《第四次金融》:金融科技带来的诸多可能
2017-09-01 21:47 文章来自:金融时报 安仁 收藏(0) 阅读(1017) 评论(0)
有人将2013年定义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从此,金融圈“狼来了”的呼声不绝于耳。客观来看,互联网金融是技术手段创新,没有改变金融交易的经济学本质,不能颠覆现行金融体系。但在《第四次金融浪潮》作者伍聪看来,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应是再一次兴起的金融浪潮,将从顶层设计层面改变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书中谈到的互联网金融,不仅是常见的余额宝,也不仅是第三方支付、P2P和众筹,这些业态早就存在于海外,单纯某一个行业无法承担如此重担。而是包含思维方式、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为一体的新兴经营模式。

  金融科技究竟如何能撑起“顶层设计”四字,又如何能称得起是“第四次金融浪潮”?

  四次金融浪潮

  大国崛起,必然伴随着全新金融制度,为创新者提供资金渠道。一次金融浪潮,身处浪尖的国家才具有超前创新的眼光、调动资源的能力。《第四次金融浪潮》梳理了时至今日人类世界已有的三次金融之浪。

  第一次金融浪潮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这使得英国成为近代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转动工业革命机器的动力不仅是蒸汽,还因为全球最早的商业银行体系开始为实体经济输血。1750年英国仅有10家左右乡村银行,180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370家,而且出现了全国性商业银行。此时金融体系才突破基督教义对高利贷的限制,为实体经济发放贷款,尤其是流动资金贷款。最典型的银行家都是从企业家、贸易商、金匠发展而来,包括蒸汽机的改良者瓦特都开设了自己的银行。

  第二次金融浪潮是投资银行兴盛,造就了现代化的美国。电气化革命兴起于美国,电灯照亮了美国东海岸、钢铁骨架的摩天大楼让纽约高耸入云、石油燃烧新大陆的激情;但这一切不仅仅因为有实业家、发明家,更因为他们背后有摩根皮尔庞特这样的金融家。有了投资银行,才有了那些震惊世界的并购,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才可以整合资源,形成巨大的规模经济。

  第三次金融浪潮是方兴未艾的风险投资,造就了近几十年的美国新经济,奠定了信息产业基础,也为今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创造了条件。原本极为复杂的金融技术被市场津津乐道。创业者期盼自身估值,蕴含着风险投资的金融逻辑: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已经改变了金融的内涵,风险缓释手段从实体抵质押变换为预期产业前景。这是因为18个月内就可以完成一代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绝不是A轮、B轮、C轮融资的简单逻辑。

  第四次金融浪潮是互联网金融。如同前三次金融浪潮,互联网金融同样改变了经济运行的内涵与外延。市场成为有效配置资源的最佳手段,不仅仅因为价格会引导微观经济体做出理性的选择,也在于市场可以容忍多次试错。在失败的绝望中寻找创新的希望、在偶然中寻找必然,需要一种合适的制度安排把资金输送给创新者。

  什么是金融的本质

  金融最核心的技术是平衡收益与风险,《第四次金融浪潮》给出这样的判断:每一次金融浪潮都会对风险作出全新界定:商业银行创造了抵质押、投资银行看重股权、风险投资看重的则是未来……同时,作者这样发问:在所有融资主体中,谁最应该得到融资?谁最具备创新能力,谁就应该得到融资!

  当下的中国,中小微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更重要的是,中小微企业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是最具备创新能力的群体。作者提出:“中小微企业的命运就是中国的命运。”然而,身为创新者的中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经营风险高,是资金市场上的弱者。金融业已有三次浪潮,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却始终是全球难以解答的难题。这是强国之路上的障碍,不能只简单地将之归结为“经济理性”。

  解决融资难题,能否靠创新者自身积累呢?在农耕、机械、电气化时代也许可以,人类历史上的偶然创新也有不少是靠创新者自身积累完成的,但在信息时代,这却很难行得通。信息时代追求速度,如果说金融融资速度是高铁,个体积累的速度就如同蜗牛。在信息世界里,谁能最先提供更多资本、谁的资本接受更大的风险,谁就能给创新以足够的资金,进而开创一个行业的先声。

  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大众式创新便会走入死胡同;一旦试错没有了庞大的基数,创新的进程又将被延迟。第三次金融浪潮中的风险投资虽然也支持创新,但只是覆盖范围太小,由于其金融市场所限,远没有普惠到万象众生的创新。风险投资看起来可以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但其更看重由高科技形成的行业壁垒,也就是垄断。只不过,海外风险投资看重的是技术性垄断壁垒,而国内风险投资则以资本数量本身创造壁垒,这样是可以保证资金安全的。

  有不怕风险的资金吗

  在该书作者看来,人类偏好永远无法服从数学概念上的线性分布,并非高风险一定带来高收益。高风险配比高收益理论上似乎很有道理,但在实践上却行不通:人类是损失厌恶者,在确定收益和不确定损失的面前一定会选择规避风险。

  《第四次金融浪潮》中,作者指出,不惧怕风险的资金是小资金,对任何人来说都有一个内心的分水岭:如果资金量足够小,边际效用小到忽略不计,这种资金就会完全忽略风险。

  博彩业正是利用了人类心理,以极小资金博取极大收益。投入极低,获取高额收益的概率也极低。互联网金融掀起的第四次金融浪潮,精妙之处就在于此,其融资来源是“碎片化”的资金。“碎片化”并无一定之规,对大学生可能是三十五十,富裕家庭可能是三千五千。虽然金额不同,但都在风险承受范围之内,这样的资金最具备活力。

  碎片化资金的特征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决定了第四次金融浪潮的特征: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容忍风险,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惧风险。从第四次金融浪潮开始,风险可能被金融业忽略,这才是金融业最根本的一次革命。

  与博彩固定回报模式不同,互联网金融投入出现的回报不是定额的:风险确实很高,但如果创新出现突破,创造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一个又一个可以支撑起强国的产业,无数的就业岗位,无数人才的培养……

  于是,作者断言:第四次金融浪潮本身就是我们无数个普通人创造出来的!

  一个良性社会,需要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金融的理想,要给予每位创业者平等的机会。对个人而言,获得这样的机会就有了初创资金,才能获得足够的起步空间;对一个国家而言,只有最大范围扩大创新基数,尽可能给所有人以机会,才能以最快速度实现崛起。

  第四次金融浪潮,其实现金融理想的途径就是:普惠。这是一种大众共担风险的金融制度,给创业者和投资者平等的机会,让每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通过互联网的及时性和广泛性,拥有最大限度的资金动员机制,为市场提供最大范围的资本土壤,支持着每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