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荣:给真正的金融科技创新预留空间和观察期
2017-12-02 19:00 文章来自:腾讯财经 收藏(0) 阅读(1610) 评论(0)

腾讯财经 作者周纯

12月2日,在2017腾讯风云演讲暨原子智库年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提出,金融科技发展要处理好价值导向和创新实践、传统金融与金融科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金融规律和科技规律、强化监管与促进创新、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六对重要关系。

2017年下半年,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异常喧嚣。一方面,4家互金平台密集赴美上市,数十家平台排队IPO,2017年也因此成为金融科技平台的“上市年”;另一方面,针对现金贷的监管最终落地,行业如履薄冰。金融严监管的大环境下,下一步将如何处理监管与创新的关系?

对此,李东荣提到,创新是引领金融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但金融作为特许的经营行业,自古至今对这个行业的外部规则和监管一直都是比较严格的,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中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在创新和监管的追赶游戏中,金融创新似乎永远总是跑在前面。但我认为监管不能落后太久,也不能落后太远。”李东荣称。

他还建议,可以考虑借鉴监管沙箱、监管科技等新的理念和工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立起一套能够试错、容错、查错、纠错的包容性创新管理体系,使从业机构能够在风险可控和范围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应用试点、产品测试、技术验证,从而给真正的金融科技创新留有一定的空间和合适的观察期。

近期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FCA)公布了其监管沙箱运行一年以来的阶段性总结报告,对监管沙箱的进展效果和局限性进行了梳理。在李东荣看来,这对于中国有很好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该年会由腾讯网原子智库主办,年会主题系“风云演讲-时代际会,穿越不确定性——转型升级中的中国与世界。”

以下为李东荣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会主办方邀请我参加今天下午的活动,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内容是有关金融科技。

大家知道随着全球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其中金融科技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回看我们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我们中国的金融业也经历了从最初的金融电子化到后来的金融数字化,今天应该说我们正在逐渐地进入金融数字化和金融智能化的阶段。

金融科技给中国的金融带来了很多活力,提高了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研究这个问题。下面根据我自己的体会做了一些梳理,准备给大家汇报一下。

金融科技发展要处理好六对重要关系:

第一个关系,我们应该注意处理好价值导向和创新实践的关系。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要处理好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我是谁和为了谁的问题。金融科技无论怎么发展变化,本质还是由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它没有改变金融的功能属性和风险属性。回顾我们整个人类的金融发展历史,如果任何的金融创新缺乏正确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导向,就有可能滑向自我循环、过度膨胀、非理性繁荣,甚至引至经济、金融危机的境地,这里面有很多教训可以借鉴。

在前段时候召开的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党中央特别强调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我认为这个论断非常准确、非常必要。金融科技的发展应该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那么我们在如何去判断发展是正确的或者是偏离方向的呢?这里应该要有我们基本的评判标准。我认为应该把是否有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水平,是否有利于提高金融风险的管控能力,是否有利于加强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这三个有利于要作为评判的基本标准。

在这个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开展创新,绝不能搞脱离自身发展阶段,超出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的过度创新,更不能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搞规避法律监管、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伪创新。

第二个关系,要注意处理好传统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关系。

从我们的实现来表明,金融科技的应用与传统金融并不是取代和颠覆的关系,而是进一步促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关系。金融科技的应用是传统金融业务升级换代的必然选择,或者说是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在我们国家,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两个最新的趋势,第一个趋势是以传统的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在面临新的数字技术或者说是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跨界竞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地拥抱金融科技,依托自身的技术、人才、品牌、信用优势,在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资源布局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地调整。并且在移动金融、智能网点、直销银行等业务领域里重点发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我们国家这些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里,他们的排名还是很靠前的。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他们的实力是在不断增强的,这个增强的前提还是积极地拥抱了技术,在技术发展的趋势里能够顺应形势的发展积极去应用技术。

第二个趋势是随着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金融机构和掌握数字技术的互联网企业,在技术研发、账户联通、风险管理、精准营销等方面的合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就在不久前由中信银行和百度联合发起的百信银行开业,在积极探索直销银行子公司的发展模式。还有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在宣布战略合作之后的几个月,推出了工银小白数字银行,为年轻客群提供理财、融资场景的金融服务。

我相信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这样的跨界合作成果将会越来越多,这样1+1>2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也会越来越明显。

第三个关系要处理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覆盖面、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同时要应该看到,技术创新在解决传统金融领域高成本、低效率、供需不匹配老问题的同时,带来了数字鸿沟、过度技术依赖、多重风险叠加等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技术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金融作为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自古至今从来没有说因为技术的创新、科技的进步,金融风险就不再发生了。

因此,对于防范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的金融从业者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做到脑中有闲、心中有术、手中有招,因此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不能靠技术创新单兵突进、包打天下,而应该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与时俱进的调整和完整相应的法律规范、监管规则、制订标准等制度性安排,提高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度,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

第四个关系,要注意处理好金融规律和科技规律的关系。

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金融为本,科技为器,相互作用。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应该遵循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和实践表明一项突破性的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总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但一旦跃过某个技术临界点,就往往会呈现出加速走向成熟和规模化应用的态势。基于这么一种规律认识,我们在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时,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拔苗助长。不顾自身业务和技术的发展实际,跟风炒作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技术,过高地估计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效益。

二是守株待兔。对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效果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躺在过去的经验模式里不做研究储备和资源布局,我觉得这样两种倾向都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我们要认识到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金融,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会使金融科技脱离资金融通、信用创造、风险管理的范畴,也不会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滞后性和负外部性的特征。因此在遵循科技规律的同时,更要遵循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历史规律来看,金融业是一个长周期的行业,一项有生命力的金融创新,应该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检验。而当前有一些数字技术的创新代际周期呈现明显缩短的趋势,这种可能出现的周期矛盾要求我们把金融科技创新放到更长的周期内去观察、去检验,而不能只关注技术应用的短期效应,而忽略了金融风险发生的滞后性。

第五个关系,要注意处理好强化监管与促进创新的关系。

金融作为特许的经营行业,自古至今对这个行业的外部规则和监管一直都是比较严格的,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把强化监管作为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反应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金融发展本质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金融乱象和金融风险治本之道的深入思考。

我们应该看到,创新是引领金融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手段。强化监管和促进创新,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当然,在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中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创新和监管的追赶游戏中,金融创新似乎永远总是跑在前面。但我认为监管不能落后太久,也不能落后太远。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适度平衡,实现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动态博弈和良性循环。

在这个方面,可以考虑借鉴监管沙箱、监管科技等新的理念和工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立起一套能够试错、容错、查错、纠错的包容性创新管理体系,使从业机构能够在风险可控和范围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应用试点、产品测试、技术验证,从而给真正的金融科技创新留有一定的空间和合适的观察期。

最近我们注意到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他们公布了监管沙箱运行一年以来的阶段性总结报告,对监管沙箱的进展效果和局限性进行了梳理。我认为这里还是有一些很好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第六个关系,要注意处理好借鉴国际经验与坚持中国特色的关系。

近年来我们很明显地看到这么一种趋势,很多的国家包括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对于金融科技,都从最初的不够重视和审慎观察,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包容。比如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实施了监管沙箱,为金融科技提供更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监管环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也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组织,他们也纷纷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小组或工作委员会,深入地评估金融科技对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国际治理规则的影响,探索建立金融科技的国际政策框架。总体来看,各国对于金融科技逐渐形成了一些国际共识原则,比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消费者保护为前提,以发展普惠金融为重点,以风险防范为核心,以标准规则为基础等等,这些共识为发展金融科技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

但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认识到不同的国家发展金融科技的目标诉求、基础条件、监管体系、制度环境是有所不同的,中国发展金融科技必须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出发,保持战略定力,明确目标诉求。如果脱离我国的具体国情,脱离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去谈发展金融科技,那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金融科技发展之路,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贡献中国的标准、中国的方案和中国的智慧。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以上是我对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希望有助于大家对金融科技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我也衷心的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金融科技的发展和研究中来,使金融科技能够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其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