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任行长易纲:做负责任的金融
2018-03-21 11:29 文章来自:IFTNews 收藏(0) 阅读(2219) 评论(0)

年满70岁,执掌央行15周年的周小川正式交棒给他的“老同事”,服务央行超20年的易纲。

现年60岁的易纲是经济学博士,有着14年的海外留学经历,1997年起易纲历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秘书长,货币政策司司长,央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党委委员、副行长,党委委员、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副行长等。

央行新掌门人的思路如何?金融改革任务艰巨,2018央行会推出哪些新的举措?他对金融科技又是怎样的态度?本文通过梳理他之前的讲话和文章,或许能有些许收获。

神圣和光荣的使命

在过去近十年,易纲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身份配合周小川,几乎参与了过去十余年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事件: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推进并收官利率市场化,再到力促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货币篮子。

因此,易纲的接任被市场视为中国金融改革将无缝延续的最佳注解。

易纲履新之后,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选新一任央行行长,心情“平静且庄重”,使命“神圣和光荣”。

在问及上任后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时,易纲称,主要任务是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推动金融的改革和开放,并保持金融业稳定。“两会”结束后在海南召开的博鳌论坛也会公布一些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举措。

2018年央行如何走?

今年1月份,易纲在《中国金融》杂志发了题为《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的文章。文章中,易纲对2017年货币政策工作作了全面回顾,并对2018年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挑战与政策思路进行了清晰阐释。

在文章中易纲写到:

从国际上看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变化也会对我们的政策空间形成一定挤压,增大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

从国内看,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但也要看到,经济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强化,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债务和杠杆水平还处在高位,资产泡沫“堰塞湖”的警报尚不能完全解除,金融乱象仍然存在,金融监管构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易纲提出以下政策思路:

一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二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是适当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四是继续稳妥推进各项金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做负责任的金融”

2017年,时任央行副行长的易纲在“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透露,央行正在考虑提出“负责任的金融”(Responsible Finance)理念,将金融体系的运营推广、服务创新、产品定价、宏观调控以及金融监管等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金融氛围,共同打造负责任的金融生态圈。让金融消费者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并且承担适当的金融风险。

同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将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管。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再次强调,要坚持持牌经营金融业务,要实现监管全覆盖。

金融科技服务普惠金融

近几年,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飞速发展,在降低金融服务的获客成本及提升金融效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易纲曾在出席某次会议上表示:“现在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使我们有能力在技术上找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的模式,能够提供低成本的普惠金融的服务。”

同时对于一些传统金融机构担心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中介的作用会因此降低的问题。易纲认为,此类担心并无必要。科技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能够完全舍弃软信息。金融中介的传统优势,在中国这个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仍然非常明显。

作为新行长的易纲,对金融科技推动作用的肯定,必将使金融科技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自今年始,“一行两会”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我国金融监管体制运行的新格局。此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在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历史上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笔,将推动我国金融业向制度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而这对易纲来说也将是一个大的挑战。

来源:金融壹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