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加码金融科技:详解工行科技应用“双轮模式”
2018-04-27 23:33 文章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0) 阅读(1307) 评论(0)

本报记者 顾月 北京报道

智慧银行、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正在深刻改变客户的金融消费行为,也在加速重构银行经营发展模式和市场竞争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A股上市银行的2017年年报发现,金融科技已成银行的“兵家必争之地”,上市银行几乎都在年报中提及要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并纷纷加码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

如招商银行在年报中明确表示,2018年将营业收入的1%专门成立金额科技创新项目基金;中国银行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对科技的投入不会低于集团营业收入的1%;光大银行则强调从今年开始每年拿出净利润的2%投入科技创新,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室,并在集团层面成立光大科技,带动光大银行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作为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聚焦建设智慧银行。4月26日,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工商银行作为典型样本,其架构被细细研讨。

在会上,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敬东披露了工商银行在金融科技建设上的最新进展。

王敬东表示,目前工商银行正在通过加快金融科技创新、组建网络金融部、建立七大创新实验室、加快实施e-ICBC 3.0战略升级、启动智慧银行信息系统(ECOS)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加快金融科技落子布局。

从整个发展策略来看,工商银行采取的是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双轮驱动策略。即在充分发挥传统网点的渠道优势、推进网点一体化转型的同时,建立线上入口,实现线下渠道与互联网平台的无缝对接。

科技如何向业绩价值转化

实际上,虽然与金融相关的各项科技发展迅速,但如何将科技手段落地到银行的具体业务中,是每家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据王敬东介绍,工商银行目前已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互联网方面初步实现了科技价值到业务价值的转化。

在云计算方面,工商银行已在行业内建设了应用平台云(PaaS),并实现基础设施云(IaaS)平台的落地。“目前这两个平台我们已经形成了企业级的能力,经受住了纪念币预约、双11大促等业务高并发场景应用中的实战检验,核心应用每秒弹性交易达到1.4万笔。”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吕仲涛表示。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则主要应用在反欺诈和智能贷款、投资领域,如在智能终端自主开卡中嵌入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人脸等生物特征识别。

而物联网技术目前则主要被应用在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中,即依据应用位置定位技术实现了对押品的动态跟踪管理,并对小微企业生产进行实时检测,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智慧助力普惠与开放

普惠金融一直是近年来金融工作的重点。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而科技的发展,也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借助科技的力量,银行业正在从‘二八原则’向全量客户战略转变,如推出智能投顾产品让更多客户享受资产管理服务,推出适合2万到50万较小的融资规模的‘融e借’,实现实时在线、秒授信、快速放款。目前已经累计发放贷款达到1400多亿元。”工商银行产品创新管理部总经理马雁表示,“工商银行还建立了首个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平台,借助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征,实现扶贫项目和用款审批的透明运作,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此外,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宣布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鼓励外资进入和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吕仲涛认为,金融科技也将在这一轮金融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

“在扩大金融系统对外开放的同时,国内的银行实际上也在做全球化的网络布局。而在这过程中,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合规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以后更加的全球化、多元化。”吕仲涛说,“我们引进了机器学习的方法,不断的提升我们全球反洗钱的管控能力,并境外在指纹认证、指纹登录等等方面,把国内好的安全防护技术也推广到国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工商银行已基本完成全球网络布局,其境外网络已经覆盖了45个国家和地区,并将统一全球化IT系统在已具备条件的42家境外机构投产,同时建立全球24小时不间断的人民币清算系统,从事有跨境人民币清算的行达到7家。此外,工商银行手机银行、融e购已经全面延伸到境外,支持网上跨境电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