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公募基金“金融科技梦”
2018-08-11 21:41 作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庞华玮 收藏(0) 阅读(973) 评论(0)
 本报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

  导读

  基金公司布局金融科技领域是又一次在资管与销售业务上的创新,而且当前全球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在非金融领域已经有所实践。在这样的技术基础上,公募基金公司作为传统的资管产品提供方,理应在fin-tech领域有所布局。

  资管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现在大型基金公司人员最多的是哪个部门?很少有人能猜对,答案既不是投研部门,也不是销售部门,而是IT部门。

  有实力的基金公司正在投资它们的未来,最大的一个投资方向就是金融科技。

  8月5日,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公司IT人员是投研人员加销售人员的总和。我们公司去年把技术部分拆为四个部门,一个维护办公OA等系统日常运营,一个维护机房等基础设施日常运营,还有两个在做人工智能,我们全球找顶级的科研机构和人才来做量化研究。”

  8月9日,上海某大型基金的一位人士表示:“我们大IT部门人员大概占比30%-40%,此外,在投研团队中专门做智能投资的团队大概有二十多人。”

  一家华南基金公司的人士介绍:“我们IT部门在扩张,仅互金就40人左右,销售体系100人左右,投研50人左右。”

  北京某基金公司的人士则表示:“金融科技是金融机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公司对此十分重视,近年来在人员补充和资金投入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促进向智能化投资转型。”

  华南某基金销售公司高管表示,“我们公司的IT人员超过总人数的一半,我们把自己当作是一个金融科技公司,我们靠系统向机构、个人销售基金。”

  展望未来,不少基金公司正将视野转向金融科技。

  海外前车之鉴

  基金公司走过20年,走过了辉煌,也开始进入了一种困境。

  在过去的20年里,公募基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6家,运行的公募基金数量已达5289只,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2.70万亿元,中国基民人数高达6亿。

  然而,基金进入一种发展的困境:公募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整个行业基金产品高度同质化;基金“靠天吃饭”,比如在弱市之中,股债基金产品尽皆深陷负收益;货币基金占比超过60%,偏股型基金的占比持续下降……

  8月9日,一家华南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走到现在,基金公司都很迷茫,大家的产品都差不多,不知怎么突围、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公司非常重视金融科技,投入了大量资源,我们就是希望为未来找到一个新的方向,这种投入不一定有产出,但是不投入一定没有产出。如何用金融科技发展业务,是大基金公司需要面对和思考的命题,作为大公司必须有魄力投资金融科技。”

  对此,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雷昕表示,基金公司布局金融科技领域是又一次在资管与销售业务上的创新,而且当前全球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在非金融领域已经有所实践。在这样的技术基础上,公募基金公司作为传统的资管产品提供方,理应在fin-tech领域有所布局。

  事实上,海外大批老牌顶级金融机构珠玉在前,它们纷纷重金布局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领域。

  比如高盛把自己当作IT公司,高盛如今600名交易员仅剩2人,IT已经重新定义了这家金融公司。

  事实上,在200名计算机工程师的技术支持下,自动化交易程序接管了高盛集团纽约总部大多数日常工作量。具备机器学习能力的复杂交易算法,已经可以取代大多数交易员。这种替代比率甚至被总结为:“一名计算机工程师可以取代四名交易员。”目前,高盛三分之一的员工是计算机工程师。

  高盛只是海外金融巨头们转型升级中发展金融科技的一个例子。美国著名对冲基金经理Paul Tudor Jones2016年裁员15%,开始以量化交易工具模拟公司最佳基金经理的管理。另一传奇基金经理Steven Cohen,则尝试用量化程序找出自己过往利润最大的交易策略,并进行复制。而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办人Ray Dalio早已投资人工智能交易的技术,并且尝试将自身的基金管理程序自动化。

  在金融科技兴盛的历史关口,国内的一批有实力的基金公司也在追逐着这一趋势。

  有基金业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在IT增加投入,把自己的业务竞争力沉淀到自己的IT系统里面,这个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是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情,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竞争方向

  那么基金公司如何在金融科技发力?

  雷昕介绍:“从现在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基金公司更多的科技金融方向的应用场景还是在基金销售端,因为基金销售业务正在经历一次蜕变,如何改变甚至扭转公募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的窘境,是基金公司以及基金销售机构需要去思考的。

  “而在投资辅助端,我们了解到目前的应用场景更多是在一些情绪、文本因子上,还有交易阶段的优化上。”雷昕说。

  一位基金业资深人士张君(化名)介绍,“基金公司在IT方向的发力最核心的几大块是投资系统、投研系统、中后台的运营体系,以及销售系统,主要是投研系统和中后台的运营系统。投研系统可以做一些投资的辅助工作,中后台的系统可让效率更高、服务更好。”

  张君举例,比如说股票投资,需要智能投研、智能投资、量化分析系统,用系统来做这些工作。而债券投资的投资管理、风控管理、估值等也都要用系统做。

  中后台运营方面,基金公司每天要算估值、注册登记、核算等,大量业务是通过IT系统来完成。

  “其中投资系统是基金公司IT发展的竞争重点,就是说能不能通过投研系统,通过这种AI技术系统,把基金业绩做得更好,这个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是这条路是慢且长。”

  “国内一批有实力的基金公司,比如易方达、嘉实、博时、广发等,比较重视IT投入,并且长期投入,形成了自己的应用系统。”张君说。

  “从外面看不出来这些基金公司在IT系统上有多么出色,就像高盛你看不出来它的IT系统强大,但是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是它业务能力的一种沉淀和支撑。尽管外面看不出来,但是真的了解这个行业的话,会意识到系统支撑了它们业务的发展。”

  “这些大力发展IT的基金公司,各自有自己的特色,基金公司并不愿意向外透露自己是怎么做的,但每个公司自己的禀赋不一样,重点的特色也不一样,所以他们重点的领域也不太一样,这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张君说,“基金公司会根据自己对应用的理解,自己的禀赋、资源,以及盈利结构等情况来选择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

  至于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行业习惯用ABCD来表示,A(AI)就是人工智能,B(Block chain)是区块链,C(Cloud computing)是云计算,D(big Data)是大数据。其中A、B、D在基金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投研、投资策略或投资模型、偏高频交易策略的优化,以及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这些方面。

  雷昕认为,目前基础技术应该不是大的问题,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共同面临的困难是数据,包括客户的数据、金融市场的数据、非金融市场的数据等,目前我国的数据可得性和准确性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众所周知,只有对基础数据能够顺利的获取、清洗后,得到的“干净”的数据才能做进一步的建模开发。“竞争一定是激烈的,一方面体现在算法的开发商,另一方面体现在数据源的抢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