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智能投顾在中国水土不服?
2018-09-17 10:49 文章来自:IFTNews 收藏(0) 阅读(2105) 评论(0)

(原标题:为什么智能投顾在中国水土不服?)

来源:合晶睿智 作者:郑志勇

最近智能投顾的概念在金融行业又热起来,估计是理财产品销售转型中遇到瓶颈,大家又开始想出路了,的确智能投顾是一条路,但是这个条路短期而言在中国水土不服。

“智能投顾”是一个舶来品,最早起源于美国,指的是机器人基于客户的风险偏好和理财需求,通过算法来为客户完成理财顾问服务。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产品服务渐渐趋向标准化的过程中,智能投顾完成了一场自下而上,从初创企业(Betterment, Wealthfront)到巨头规模化使用的行业变迁,据说先锋领航的智能投顾服务规模已经超越1000亿美元,这个规模远比(Betterment, Wealthfront)服务规模的总和还要多。

美国共同基金市场经历从产品为中心到以投资顾问为中心的转变,这个转变也是历经三十年时间,这里说的投资顾问并非在中国现状的投资顾问。

中国的投资顾问是卖方投顾:

为什么智能投顾在中国水土不服?

这些投顾以赚钱销售费用为目标,当然也要为客户服务,例如互联网基金申购费都是一折起,但是在招商摩羯系统买基金的申购费根本不会有任何折扣。换句话说,智能投顾在中国更多的是基金销售一种方式或者噱头。

在美国1910-1980年,自共同基金出现起,基金销售模式跟目前中国的销售模式都一样,有一段时间基金销售费用高达5%,当然结果也是投资者长期投资都不赚钱。

1980年时代是美国共同基金行业发展的里程碑时代:

(1)401K计划诞生,导致对公募基金大量的需求;

(2)免用基金诞生(不支付销售渠道,任何销售费用的基金);

(3)持续十年的牛市,为客户投资股票提供前所未有的体验;

(4)以产品为中心销售系统向以投资顾问为中心的转型;

(5)低成本基金—指数基金的诞生

美国现在的投资顾问是买方投顾:

为什么智能投顾在中国水土不服?

投资者是否直接支付咨询费给投资顾问是两种模式的核心区别,这种区别也导致投资顾问到底以客户利益至上还是公司利益至上不同,毕竟谁直接付钱给你,谁才是你真正的BOSS。

到此我们就明白,在美国如果找投资顾问咨询买基金,是要支付费用的,而非中国客户经理拼命向你推销产品。此外还有区别就是中国基金的管理费通常比美国基金高,因为中国基金管理费中内涵销售费用,而且客户支付高额管理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服务,更多是给客户经理的销售激励。

智能投顾在美国的兴起,大概可以追述到2011年Wealthfront的诞生。虽然智能投顾打着“计算机智能”的大旗,但其在美国之所以受到以硅谷科技公司员工为主人群的青睐,不外乎两点:

1. 普惠金融,低门槛。在美国,人工费贵,尤其是金融行业人工费贵,所以你若希望有一个投资顾问为你服务,门槛动辄几十万美金甚至100万美金。但是机器代替人来进行投资顾问服务,可以不知疲倦的24小时服务,成本极低,所以智能投顾的门槛一般低至数百美元。这个优点,其实对于早就熟悉了普惠金融的中国用户,是毫不陌生的。

2. 费用低,大大省钱。相比门槛,这点其实是更具诱惑力的。

下图是美国智能投顾行业先锋Wealthfront官网上的一个图示,揭示了智能投顾为你提高投资收益的5种途径:根据Welthfront的宣传,他们认为自己每年可以给客户提高4.6%的收益,而这部分收益经年累月可以几十年中为客户带来额外200%的收益,看着的确是诱人。

但是,如果你是投资专业人士,就会发现Welthfront宣称的五大途径其实算不上什么“黑科技”,技术含量并不高。

第一项,“Index Funds Over Mutual Funds”,指的是智能投顾大规模使用ETF这种低成本指数基金太代替传统投顾会使用的管理费昂贵的主动型基金省下的管理费。在美国,一支主动型基金每年可能会收你1.5%到2%的管理费,而优秀的ETF可以低至0.09%。在美国,基金业高度竞争,主动基金很难制造超额收益,而高昂的管理费就成为劣势。不过,指数基金的崛起,在美国已有二三十年历史,算不上智能投顾的“黑科技”。

第二项和第五项都是避税相关的。在美国,投资需要缴纳多种税收,包括股息税和资本利得税。而不同的交易及报税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纳税结果,好的税务规划师可以以高超的技艺为你避税,Welthfront将人工的避税改为机器实践,同时利用一些指数化投资的技巧来避税,这的确是电脑智能的一大贡献,两者相加可以降低1.4%的成本。由于这块是立竿见影的,其实是智能投顾最具吸引力的卖点。

第三项是资产配置优化,属于比较有含金量的一块,Welthfront估算可以带来0.5%的超额收益。

第四项是自动资产再平衡。也就是定期将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回归至初始比例,避免在大涨的资产上暴露过多的风险。这块其实是极为简单的技术,Welthfront估算可以带来0.4%的超额收益。

好了,五项合计盘点下,指数基金和资产再配置是成熟的技术,Welthfront预期带来2.5%超额收益(占了4.6%的54.35%),税务规划是人工苦力活机器做,而资产配置优化带有黑科技的味道。

接着美国资产管理巨头都推出智能投顾系统,例如富达投资:

第一档:Fidelity Go

为什么智能投顾在中国水土不服?

【Fidelity?Go】类似我们常见的智能投顾,主要依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资产配置。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化的,输入年龄、收入、风险偏好等基本信息便可以构建一个投资组合。最低投资额为0美元,总费率0.35%年。其他人工类型的投资顾问费都是0.6%/年起,参考《趋势:美国(富达)投资顾问的收费标准?》

总结:

美国智能投顾诞生的目标,

就是降低客户的投资顾问费。

在几年前在国内,各种智能投顾纷纷相继出现,问题就来了。中国的智能投顾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在美国智能投顾的商业模式,帮助中小投资者提供投资顾问服务,降低投资顾问费,Welthfront与Betterment都要收取每年几百美元的服务费,因为在美国基金公司是没有销售提成给他们的。

回到中国,结果发现在基金销售中根本没有投资顾问(咨询费)这东西,或者收是零收费的,所以美国那套搬到中国来就不行了。

中国的智能投顾必须需要新的噱头,那就可以创造超额收益,嗯,你没有看错,就是中国的智能投顾可以创造超额收益,美国的智能投顾都没有这个功能!?

结果中国的智能投顾就变成卖基金,赚取销售提成与管理费分成的模式,还是没能逃出中国基金销售的根本模式:

拼命吆喝我能创造超额收益,来我这买基金吧……

简而言之,如果中国基金销售模式无法从以产品为中心过渡到以投资顾问为核心,就无法出现真正的(以投资者利益至上)的智能投顾。

投资者利益至上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由利益关系决定的,再回顾一下卖方投顾与买方投顾的区别,就是之前那两张利益关系图。

中美的基金销售模式是不一样的,估计美国那种智能投顾模式在中国一样水土不服,但是中国现在的销售模式注定也会过渡到美国现在这种销售模式。

其实人类社会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进化快慢的区别。

作者:郑志勇??集思录副总裁、合晶睿智创始人。先后就职于中国银河(6.900,?-0.28,?-3.90%)证券、银华基金、方正富邦基金,从事金融产品研究与设计工作十余年。专注于产品设计、量化投资、资产配置相关领域的研究。尤其对于各种FOF、目标养老产品有着深入的研究,同时也编著十余本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