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金融科技:建立宽严适度、容错纠错的监管体制
2018-12-17 15:15 文章来自:中国网 收藏(0) 阅读(1161) 评论(0)

中国网财经12月17日讯(记者 郭伟莹) 昨日,由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全球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清华金融科技峰会暨博士生论坛”召开。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智能信用评估、智能风控、智能监管”、“区块链及应用”、“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技术”等议题建言献策。

清华大学全球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原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剑阁提出,我国在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舞台上,虽然是后来者,但是由于40年来坚持改革开放,在金融科技应用革新上来说,从未缺席,也更未落伍。要发展金融科技,要与制度改革相配合,必须建立宽严适度、可以容错纠错的监管体制。在现有的法规体系下如何建立适应时代、鼓励创新,既能容错又能纠错的监管体制是一个重大课题。

清华大学文科领导小组副组长彭刚教授表示,中国迈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创新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希望首届论坛作为非常好的开端不断持续下去,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业创新,为金融更加有效支撑国家的发展发挥更多的作用,做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所长汤珂认为,中国的金融科技确实发展非常好,移动支付很方便,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固有的禁锢,在科技领域发展没那么快。尽管科技发展很快,但是研究存在滞后,希望能够推动金融科技的研究跟经济学领域的结合。

爱丁堡大学能源金融副教授,商业与气候变化中心主任梁希分享了金融科技在气候投资的应用上的一些想法。他提出,区块链在气候投融资的应用需要做一些更多细致的研究工作,包括如何让决策者和企业理解政府的作用如何转变,如何建立健全监管框架。梁希还就如何通过区块链来在气候变化方面应用提出以下观点:第一,区块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潜在机制,有利于数据采集和监测;第二,碳减排边际成本会逐渐上升,同时人类又有限的排放预算,如果大家关注数字货币的话会知道他们的价格非常取决于供应量在碳减排这个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的供应量会越来越紧张,而且要降低排放度,成本会越来越高;第三,区块链模式在目前从全球自下而上的气候治理环境上是很好的匹配。第四,需要考虑有效的区块链解决方案还有确保技术的可持续性;第五,区块链应用要探索政府的角色。

慧安金科创始人CEO、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兼职教授黄铃通过案例讲解,分析了人工智能在金融风控、反欺诈、反洗钱等方面的应用。他提出,慧安金科在整合金融风控、反欺诈领域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综合使用多种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图关联模型和异常检测方法,不仅能检测单个用户的行为异常,更重要的是把团伙异常,即系统性风险检测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用机器学习自动化的手段分析建模,更重要的是达到一种人工协同,把业务专家的经验有机融合到系统里来,构造主动式学习平台,对抗狡猾多变、行为不断变化的洗钱团伙、洗钱行为,能够提前预警,自动追踪这些未知的欺诈团伙的行为。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兼首席运营官黄宇翔就“‘技术为本,场景突破’--平安区块链应用实践”发表见解。他认为,平安的五个生态圈都必须用区块链连接起来,每个生态圈都要有它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面推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联合在一起。他认为,连接、归属、价值、安全和中立是区块链下面最重要的几个字,区块链不仅仅只是科技,更重要的是搭建这个团队的能力。区块链技术还是在一个发展过程中,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机会在这里面,呼吁大家携起手来形成一个生态圈,相信区块链会有更好的春天。

陆金所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林晓东认为我们有了需要提高的场景,需要提高生活服务水平的现实场景,同时在算法上、算力上、数据上都有跟以前根本性的改变,所以在人工智能上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以及应用上的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度小满金融技术负责人许冬亮认为,金融科技到目前为止正在向3.0智能金融时代迈进,主要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的受众相对于过去有很大的拓展;二是体验会有极大的提升;三是效率提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建军就“银行科技与绩效”发表演讲,用数据研究信息化普惠金融对于银行的财富绩效和成长绩效的影响,并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他指出第一,银行的信息化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具有商业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对银行的绩效和成长绩效起到推动作用。第二,信息化普惠金融对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第三,造成地区信息化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主要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交叉信息核心科技研究院管委会副主任、金融科技及监管科技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智能金融科技中心兼职教授林常乐就“人工智能发现金融服务机会与赋能服务能力”发表演讲,从大数据风险因子的测算出发讨论了其在投资风险、监管方面的应用。他指出从决策系统到算法再到数据共享与计算层怎么样做一些设计有非常多的前景,现在也把这个事情放到更前沿的位置,在学校和地方政府支持下成立了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的实体,主要就是做金融科技、智能芯片和城市大脑的研究工作。

平安集团个金会客户中心战略规划高级分析师陈弘分享了论文“互联网金融平台基于社会压力惩罚的催收效果及最有策略研究”。陈弘博士从基于信息和数据的优势,得出基于社会压力惩罚的催收干预对于提升借款人还款具有积极作用。最优的催收策略是短信群发干预的最优使用次数是2次;且应当在单笔还款发生逾期是立即催收而非最后集中催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读博士生公雪分享了论文“移动支付对创业的影响”,他指出移动支付通过降低成本,缓解信贷约束,显著提高了家庭创业的概率,同时也提高了工商业项目的经营绩效。进一步地分析发现,移动支付的使用提高了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概率,从而带动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因为移动支付可以为家庭创造更有利的创业条件,从而使其更有可能进行主动创业活动。

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苗琦分享了论文“间接网络效应对P2P网贷平台倒闭风险的影响”,她指出投资者应避免投资利率过高或借款期限过短的平台。机构投资者在选择为某家平台投资时,若潜在投资对象为新平台,可参考其间接网络效应;若潜在投资对象为老平台,可以参考其是否达到临界规模。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将平台的双边间接网络效应作为参考,并重点关注未达到临界规模的平台。

(责任编辑:程宇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