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工场“不止所见 超乎想象”首期AI尖端人才班答辩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2018-12-20 20:21 文章来自:IFTNews 收藏(0) 阅读(1640) 评论(0)

12月13日上午,课工场 “不止所见 超乎想象” 首期 AI尖端人才答辩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这场由人工智能领域的教授专家参与点评的答辩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曾毕业于吉林大学少年班人工智能专业的课工场创始人兼总裁肖睿作为特别观察员也奉献了犀利的点评。在答辩会现场,前来旁听的同学挤满了课工场的人工智能教室,纷纷前来学习取经。此次答辩会不仅是一次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一个高手之间的交流,学员会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1.png

课工场创始人肖睿表示,此次答辩会是课工场倾力打造的人工智能教学示范项目,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质量,均配备了最好的资源,而且还聘请了北大教授作指导,部分课程与北大课程同步。他说当今的人工智能技术像2000年的互联网一样,处于爆发前的前夜,尽快切入这个行业,是非常好的时机,他希望同学们抓住这次机会把技术学好,为个人职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2.png

如果说人工智能是婴儿,那数据就是奶粉,建模和训练就是喂养过程。本次的答辩会以考查学员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建模”能力而设置,要求学员以“宋朝政治人物关系”为背景查询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建模找出历史发展规律,来考验学员的“问题界定、数据准备、数据建模、数据可视化”等专业能力。并通过学员对“数据分析、编程优化、问题总结”三方面的描述和阐述,现场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果和项目综合管理能力。

3.png

答辩会现场,四位”AI尖端人才班”代表学员们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分别带来了“宋朝官员集团分析”、“寻找宋朝六大家”、“苏轼在宋朝的影响力”、“宋朝文人官员数据分析”四个课题,阐述了自己的数据分析全过程。当枯燥的数据和技术分析过程通过学员们生动的分析之后,横跨319年的宋朝历史变得丰富生活起来,以王安石、苏轼、司马光为代表的宋朝杰出人物,各种关系图谱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使听众对宋朝的全局面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png

最终,第四组学员张辰分享的课题“宋朝文人-官员数据分析”,因为技术能力突出、思路清晰,分析面面俱到的优秀表现,获得本次答辩第一名。

来自北大的黄教授点评时表示,数据分析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学生们需要理解数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黄教授在点评过程还对数据建模方法、如何正确使用数据分析的库、对数据进行清理以及必要的数据改造等技术进行了专业的分享指导。

面对情绪高涨的学员,课工场创始人肖睿提示学员们任何技术模型都有现实应用的边界,面对海量的数据、成千上百种的算法,学员需要学会用分析选择最恰当的模型解决去解决问题。

本次答辩会的指导老师是由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硕士研究生的陈立恒指导,陈立恒拥有15年软件开发经验,对多种开发语言和开发环境都有涉及,在网站 架构开发和中间层应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精通C、C++、Java、C#、ECMAScript、Python等开发语言,具备多年大数据、人工智能一线项目经验。曾获“2016第三届青鸟杯IT精英挑战赛”中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赛后,黄教授还对学员还就目前的大数据、云计算、机器算法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享。他表示,大数据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还处于起始阶段,在这个领域完全大有作为。他说,大数据需要海量的原始数据积累,这是一个慢长的过程,只有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积累。目前的大数据分析之路仅仅是开始,而海量的数据存储应用则需要云存储,随之而来的云计算等行业也会蓬勃发展。在数据发展的终极阶段便是机器学习算法,到时AI工程师将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他还表示,目前课工场同学所学的人工智能知识北大的同学也在学,学员们要利用好这次机会,好好学习,多多练习,努力把知识学好学牢,届时应用之时才能得心应手。

面对最近比较流行的人工智能威胁论,兴致勃勃的黄教授也表达了他的看法。黄教授认为目前大众所担心的人工智能威胁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实现,不必对未来担扰。他表示所有的数据均是过去的数据,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通过技术寻找其规律。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人工智能算法也是基于对过去数据的总结判断,机器并不能像人类一样可以思考,所以最终人类还是要比人工智能机器要强。

答辩会最后,课工场航天桥校区校长安金福表达了对在座各位学员的殷殷期盼和祝福,并表示课工场在未来将会把这种传统坚持下去,要把课工场IT培训领域的“黄埔军校”,尽最大能力培养和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出有实力的人工智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