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胶农“痛点”,“保险+期货”演化记
2018-12-24 16:25 作者:经济日报 祝惠春 收藏(0) 阅读(684) 评论(0)

茫茫橡胶林,升腾起一片云雾。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胶农的心头,也笼罩一团愁雾。近些年,天然橡胶在宏观经济变化和进口胶的冲击下,价格持续下跌,胶价从最高峰的每吨4万多元降至今年的每吨1.5万元以下,而老百姓收入的七成来自橡胶。

“胶价这么低,咋个办?” 这个问题,沉沉压上白沙县县委县政府的心头。胶价低迷,严重冲击了胶农生活,挫伤了胶农种胶和割胶的积极性,导致胶厂经营困难,胶园出现弃割、弃管甚至改种的现象。更特殊的是,橡胶树需要生长8年才能割胶,12年才达到较高产量。胶农们陷入“欲种不能、欲罢不忍”的两难境地。

然而,天然橡胶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海南省提出840万亩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的划定任务。白沙人均橡胶保有量居全省之首,头一个,可又是国定贫困县,也是海南省唯一的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74户,44167人,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因此,稳定橡胶收入,迫在眉睫。

转机来自千里之外,上海期货交易所带来了“保险+期货”的合作项目。一头是沾着泥巴,大山深处的贫困胶农,一头是高大上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当两者连接起来,打开了期货扶贫的新空间,也撬动了金融创新服务农业发展的大棋局。

00:44

文字说明:天然橡胶上游是农业,下游是工业。天然橡胶这样生产出来,被广泛运用于工业,比如人造地球卫星上的密封橡胶件。

保险+期货的“白沙样本”

12月19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对俄村喜气洋洋。白沙县2018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扶贫项目理赔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2018年白沙县橡胶“保险+期货”实现理赔约1300万,直接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对俄村二队胶农符国峰告诉记者,他家30多亩胶林,拿到了2095元赔偿,而2018年全年割胶收入大概是6000元,增加的赔偿款占到了三分之一。

故事从2017年说起。2017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在海南白沙县南开乡创新实施国内首个天然橡胶“期货+保险”试点项目,南开乡978户胶农户均增收500元。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如何操作的呢?就是将“保险”与“期货”相结合,上期所将人保财险海南分公司、新湖期货有限公司聚拢到合作平台上,由上期所出资金做保费,保险公司向胶农出具天然橡胶价格保险保单,再用保费向期货公司买入场外看跌期权,期货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对冲。橡胶价格高时,胶农随行就市卖个好价钱;而一旦价格下跌触发理赔条件,胶农就可以得到赔偿。

“期货+保险”模式提供风险保障,通过锁定目标价格,使天然橡胶价格下跌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以市场化的方式,帮助胶农稳定生产经营,托底收益。从扶贫效果来说,比单纯地给钱、给物的捐赠方式更能有效发挥“授人以渔”的扶贫效果。2017年,该项目获得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提名奖。试点项目的成功,也让白沙尝到了实施橡胶期货价格保险的甜头,得到了海南省领导的肯定。

2018年,上期所在海南、云南稳步扩大了试点项目的广度和深度,开展项目30个,挂钩天然橡胶现货产量7.7万吨,支持金额6930万元,30个项目最终都产生了赔付,总计赔付金额5860余万元,赔付率高达 84.6%,受益贫困胶农达5.6万。

其中,有7个项目在海南省5个贫困市县开展,投入扶持资金2160万元,涉及现货产量2.4万吨,实际赔付额为1821万余元,有力保障了胶农收入。

不过,“期货+保险”方案计算赔付依据,是用保险期内,期货主力合约的每日收盘价均价低于保险价格,才形成赔付,因此只是把价格进一步下跌的风险规避掉,且在操作上十分依赖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专业水平,从而导致每个项目的赔付额不同。

因此,进阶模式“保险+期货”登场。2018年,在海南银保监局和海南证监局的支持下,上期所与白沙县再度携手,在全县覆盖实施“保险+期货”扶贫项目,为全县10个乡镇1.7万吨橡胶全部购买了期货价格保险。这一次,上期所的资金支持,有效带动了政府扶贫资金的参与投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支持913万元资金的同时,白沙县财政安排资金461万元用于项目实施,占比达总额的三分之一。项目最终产生赔付1292万余元,户均增收1000元。

与此同时,白沙县打安镇试点了全国首单“橡胶增极保险”,这是一种收入险,投入总保费427万元,其中胶农个人自缴10%,县财政补贴90%,为打安镇年产量2767吨橡胶进行投保。人保财险海南分公司告诉记者,这个收入险按当地胶农的生产成本核算后定的16000的赔付目标价。据测算,将实现胶农户均增收2000元。

记者调研得知,收入险也在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试点。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金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世海介绍,今年参保的收入险,既保价格又保产量,价格保16000,产量保11万吨,由人保和太保联合合作,人保占51%,太保占49%。以每天价格结算,只要低于16000就赔付,到现在已经赔付近两个亿。而这张保单约2.9个亿。海胶集团出保费的60%,地方政府财政出40%。中国太平洋财产白线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总经理何飙告诉记者,太平洋保险一部分和期货公司合作,去市场上对冲风险,另外也通过内部的一些方法进行风险分摊。

视频说明: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向记者详解保险+期货的运作原理。

保险+期货的运作模式在不断优化,让胶农看到政府扶持橡胶产业、稳定胶农收益的决心和态度,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在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白沙县民营天然橡胶产量却未出现大幅下降,有效保障了胶农收入的稳定。

上海期货交易所衍生品部总监祁国中告诉记者,下一步将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帮助贫困县发展产业、带动就业。

海南银保监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在思考设计更加灵活的保险和理赔方案,使胶农的利益最大化,力争建立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机制。

白沙县副县长何方长表示,在收入险和价格险的基础上,白沙县正在研究“保险+期货”+订单农业+银行支持+现货基差交易,以求不仅实现价格的保护,还可以对橡胶的销售、金融支持等进行创新实践。

海南省领导表示,将全力推进全省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全覆盖工作,让贫困胶农增收,支持天然橡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几家抬,将托扶起胶农的幸福生活。

创新我国农业保障制度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设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展农产品期权试点。”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都提到了“保险+期货”。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如何规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护种植者、经营者的利益,是各国政府都在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对农业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保险+期货”的创新探索。一方面指导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等扩大试点范围,探索完善业务模式,规范操作。以2017年为例,三家交易所支持了58个国家级贫困县,支持资金1.2亿元。在品种上,不仅是天然橡胶,还有玉米、大豆、苹果、棉花等。

另一方面,证监会会同相关部委,探索财政支持的具体方式和形式。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曾召集各部委会议研究深化“保险+期货”项目。方星海表示,以政府定价、临储收购为主的模式不可持续,市场化改革是必经之路。“保险+期货”要不断完善,争取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有效防范农业风险的运作模式。据记者了解,国家财政拨款将在国内6个省区,对三个品种进行收入和全成本保险试点。这也是经过3年试点,“保险+期货”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保险+期货”未来走向是什么?在调研中,记者发现人们有太注重赔付效果的倾向,想方设法提高赔付率,以至于对农业生产风险的重要保障性置于次要地位。其实,对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要建立长效机制,着眼于提升长期对农业生产风险的抵御能力,以使生产平稳进行。我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农业保险选择还有广阔发展空间。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朱丽红表示,这需要推动上市更多的期货和期权工具,有了丰富的期货+期权工具,这种保险才能设计出来,保费才有了科学依据。

此外,农业生产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涉及保险和期货行业,还将涉及银行、贸易流通领域。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保险+期货”模式试点已开始陆续在引入订单农业和小额贷款,但推进起来并不顺利。仅靠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推动很难,需要政府层级的强有力部门做整体推动,才可获得有效推进。

“是时候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出来做制度层面的规划和资金安排了”。新湖期货顾问许英告诉记者,如何在符合WTO的规则框架下,支持农业生产,服务三农是一个重大课题。“保险+期货”就是在积极探索用市场化和商业化模式,使我国农业支持政策重点转向不引起贸易扭曲的 “绿箱”, 这不仅是扶贫的需要,更是中国农业保障制度建设的需要。

(经济日报 记者:祝惠春 责编: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