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是噱头还是未来商业的趋势?
2019-07-31 14:34 文章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 收藏(0) 阅读(245702) 评论(0)

随着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系统等技术的发展,一种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逐渐崭露头角。智能合约是一种去中心化,可以自动执行的程序,它将深刻影响B2B和B2C未来的发展。智能合约尤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国际贸易上面有着非常光明的应用场景。蒂尔堡大学的Oscar Borgogno老师对上述趋势做了详细分析并撰写了题为《The pursuit of usefulness: on the value of smart contracts for consumers and merchants 》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微信ID:ruc_fintech)对此报告核心内容进行了编辑。

来源 《智能合约于区块链:合约法规的作用》作者   Oscar Borgogno

随着金融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交易的方式在快速变化着,传统合同的局限性也开始逐渐暴露。随着区块链相关技术的出现,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的智能合约开始出现。一些人认为智能合约可以极大的促进商业模式的进化,而有些学者则认为智能合约尚处于萌芽阶段,它的技术非常不完备,因此有着很大的风险。本篇文章将对智能合约对于企业和消费者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讨论,以及智能合约未来的走向进行展望。

什么是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这个词从诞生之时就伴随着非常多的误解,智能合约本质上就是一个程序:当一个事件触发时,对应的交易就会被执行。其实现在的移动支付就是一种简化版的智能合约,比如一个人在网购,在他/她购买之后,支付APP会自动扣除货款。如果商家在规定时间内不执行交易,这笔货款会被退回。这一系列的动作并不需要法院,律师等第三方法务机构的介入来执行。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智能合约并不依赖于区块链,但是随着近年来去中心化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合约和分布式账本逐渐变得密不可分。分布式账本系统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预先核实,二是共同管理,三是加密,四是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和具有以上四个特点的分布式账本结合之后,使得智能合约拥有两大新的优点:一是合约可以暴露在公众之下或者特定的一群人的监管之下,二是智能合约执行不依赖于第三方的法务机构。当然,智能合约虽然是交易双方达成的,但这不代表智能合约会在当下彻底脱离由政府制定的监管规定。根据以上所说,智能合约在这篇文章中的定义是一种运行在分布式账本系统上的软件,它可以在达到合约规定的条件时自动执行双方或多方达成的交易。

智能合约的主要优缺点

智能合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执行,由此带来的是交易的成本和风险的显著降低。在智能合约大规模普及之后,交易的成本可以被认为无限接近于零,而且由于自动执行的特点,交易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更进一步而言,未来的交易甚至可能不需要律师,法院等第三方法务机构的支持,交易双方也可以在一方违约时避免繁琐的民事诉讼流程。总而言之,智能合约不可更改、到时执行、自动结算的特性为促进交易双方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智能合约的功效被过度夸大了。一些学者认为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和不可变的特质压根就和基于合同的商业模式不兼容,因为交易双方经常会基于自身的财务情况对合约做出一定的修正,而智能合约是不可变更的。除此之外,商业合同有时会把条款写的模糊一些以便双方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灵活执行合同,然而模糊的逻辑是无法抽象成计算机代码的,这就是智能合同最大的缺陷。简单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易行为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因此是很难完全被抽象成一个自动化的程序。

因此只有当以下两个条件满足时,智能合约的潜能才能被完整的激发出来。第一个条件是交易的合同的逻辑不复杂,可以非常准确的编译成计算机代码。第二个条件是交易的双方或者多方同意在未来不会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接下来本文会对智能合约在B2C,B2B领域中一些比较有前景的应用。

对应消费者和企业的影响

在讨论智能合约在B2C和B2B中的应用前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讨论一下智能合约在B端(企业)和C端(消费者)上有什么影响。一些学者和行业研究认为智能合约对于消费者权益维护有着消极的影响,因为他们认为消费者在整个环节中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企业有可能利用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的特性强制执行一些不公平的条约,从而损害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但是,自动化执行本身对消费者没有好与坏,关键在于智能合约的内容。如果合约内容是公平的,智能合约技术可以极大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传统情况下消费者维权是一个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很多消费者因为维权成本过高而放弃维权。但是智能合约有自动强制执行的特征,也就是说一但企业侵犯消费者的权益,不论合约价值的大小,消费者可以近乎零成本的得到补偿。智能合约也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尤其是B2B模式,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的特性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增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降低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和对手方风险。

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

不论消费者还是企业,就如前文所说智能合约必须满足上文所说的两个条件才能发挥优势。举个例子,欧盟对于旅客的保护措施的规定就是非常明确且易于翻译成代码的,因此智能合约在欧盟地区旅客权益保护上有着非常光明的应用场合。欧盟规定旅客在欧盟内乘坐水路或海路交通遇到延误时间大于旅行时间的情况,可以获得票价25%的赔偿。这种规定逻辑非常清晰,所以是非常利于转化为智能合约的,转化之后旅客就不用经过电话投诉,填报申诉等繁琐的过程便能立刻得到补偿,由此可以看出智能合约在C端,尤其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智能合约在B端最有潜力的应用场景就是国际贸易。根据WTO的估计,在2017年全世界货物的出口总价值已经超过11万亿美元,但是国际贸易还是依赖于纸质合约而且整个贸易流程也极为繁琐。过程虽然繁琐,但是国际贸易的合约是高度标准化的而且整个交易流程,结算流程也是高度统一的,所以非常利于智能合约的建立。智能合约对于国际贸易有两大好处:第一是降低结算时间,第二是降低法律风险。因为国与国之家法律系统的差异,一旦一方违约,另一方的维权成本是异常巨大的,而智能合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挑战与与机遇

智能合约的发展方向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是分布式账本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二是政策的监管。智能合约的基础是分布式账本系统,所以分布式账本的去中心化程度决定了智能合约的严谨性,可信性和稳定性。尽管智能合约,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技术近些年被广泛的讨论,实际上智能合约技术实际上还处在萌芽状态。但是有一点确定:智能合约要想发展好就必须把去中心化的程度和接受监管的程度平衡好。监管方也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是否要考虑将一些条款强制写入智能合约中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如果是那么哪些条款要被写入呢?又如何该平衡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呢?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智能合约实施时税率又该如何计算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监管层考虑,万幸的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沙盒隔离测试技术逐渐成熟,监管机构可以让一些企业在封闭的沙盒测试环境中试运行来探索最佳的监管方式和干预程度。最终确定监管机构根据测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总结

总而言之,智能合约未来会在B2B,B2C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在客户端可以更好的保护客户权益、在企业端可以降低交易时间、成本,但是智能合约不是万能的,智能合约只能用在逻辑简单,且不需要更改的合同中。在未来,监管机构需要和智能合约开发者一起探索出一个合适的去中心化程度,让智能合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