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退潮的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产业化的必然
2019-12-04 14:45 作者:孟永辉 辉常观察 收藏(0) 阅读(126934) 评论(0)

文/孟永辉

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完全可以用“疯长”一词来形容,各式各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涌现、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概念开花,传统金融被逼退到了角落里。降低了的参与门槛、围绕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产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让许许多多无法参与金融行业的人得到了机会。以互联网金融为标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入到了顶峰期。

正如互联网金融的低门槛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其中一样,以流量为主导的互联网模式同样进入到了最高峰。仅仅只是依靠流量的红利来延续自身的发展,缺少了对金融行业的深度改造,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其实依然是一个流量的买卖。正所谓成也流量,败也流量。互联网金融因流量红利而迅速崛起,同样因流量见顶而走向困境。

虽然流量的见顶不是最终导致互联网金融败局的关键,但是,一味地以收割流量为主要的商业模式,忽略了对金融行业本身的深度改造,说到底,流量依然是互联网金融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正是因为如此,随着存量用户的日渐成熟以及整个行业流量的见顶,互联网金融开始面临困境。

政策监管则是最终扼住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咽喉,终结了它野蛮生长的状态。的确,一味地以流量为救命稻草,缺少了对金融行业的深度改造,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只能是一个流量的买卖,并且距离它的本质越来越远。只有真正将发展的重点从流量的获取和收割转移到金融行业本身,互联网金融才不是一种互联网物种,而是一种金融物种。

1、回归金融,互联网金融的退潮是必然

如果我们给互联网金融一个定位的话,它只能算是一个互联网物种。撮合和中介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盈利模式,为了获得足够多的收益,互联网金融平台必须尽可能多地达成交易。然而,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达成交易,互联网金融平台必然要降低门槛,让很多原本并不是特别优质的资产进来,最终互联网金融平台变成了一个劣质资产的集散地。

尽管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是,这种提升是以降低风控门槛的方式来实现的。想要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真正步入正轨,不能一味地将达成交易看成是终极目标,回归金融本身才是正道所在。在这个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退潮成为一种必然和趋势。

靠流量和资本输血的生存方式面临困境,互联网金融需要改变。尽管互联网金融的类型有很多种,但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几乎都是以流量和资本输血的方式来维持和发展的。一旦流量红利不再,资本退潮,互联网金融的这种生存方式便开始面临困境。

经过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之后,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在达到一个顶峰之后开始进入到相对较为平衡的发展状态里。对于依靠流量的增长来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来讲显然已经失去了内在的增长动能,未来的发展重点不再是以流量增长为动能,而是更加关注的是对现有流量的激活和转化的能力。

在流量从增长进入到平衡的倒“L”型发展状态的同时,资本同样开始面临退潮。同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逻辑不同,投资机构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流量之外的更多因素。对于习惯了用流量吸引投资机构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讲,同样正在面临一场全新的转型。在这个背景下,以流量和资本输血为主打的互联网金融需要改变,才能获得发展新动能。

改造金融行业上捉襟见肘,互联网金融需要改变。经过以C端为主要目标用户的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之后,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到了以B端为主要目标用户的产业互联网时代。说得直接一些,对于金融行业来讲,现在真正需要的不是改变C端用户,而是需要改变B端行业。

然而,互联网金融并不能够真正改变金融行业,它只能提升金融后端的交易效率。对于当下的金融行业来讲,其实,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和作用显然已经变得捉襟见肘。找到改造金融行业的方式和方法,破解那些互联网技术无法破解的痛点和难题,才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重点。

在这样一个时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显然有些过时。告别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元素的简单相加,通过新技术来改变金融行业本身,并且与当下改造B端为主打的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大趋势结合在一起,才是下一个阶段的发展重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同样需要进行一场深度的改变。

金融仅是“皇帝的新装”,互联网金融需要改变。虽然互联网金融在说法上有“金融”二字,但是,其实很多的互联网金融玩家都缺少金融基因,仅仅只是把互联网金融当成是互联网概念的一种。这些人口中的“金融”其实是“皇帝的新装”,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和概念而已。

当互联网的红利退却,才是真正考验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互联网物种还是金融物种的时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物种的话,当互联网红利退却,互联网金融便会面临困境;如果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的话,当互联网红利退却,互联网金融受到的影响并不会太大。从当下互联网金融正在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来看,它更像是一种互联网物种。

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同样需要一场改变。这场改变的主要基调和方向就是要告别互联网,真正回归金融。只有真正回归行业本身,它的发展才不会受到互联网行业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真正找到一条以金融行业自身的发展和进化为主要驱动力的全新发展道路。

2、正本溯源,金融行业的产业互联网之路


互联网金融面临的发展困境让身处其中的玩家不得不去寻找新的方向和机会,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智慧金融便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的。无论是哪一个概念,其实都属于金融行业产业化的过程。因此,透过这些概念,我们可以窥探到金融行业的产业化之路。

新技术是激活金融行业效率提升的“催化剂”。互联网技术仅仅只能在去中间化上发挥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庞大的B端供给和C端需求之上的。当流量红利终结,互联网的去中间化的发展模式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当下正在进行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深度洗牌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在互联网技术效用减弱的同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时代的崛起。这为我们破解金融行业当前的发展困境提供了新的方向。在金融产业化日渐成为主流的当下,新技术俨然已经成为再度提升金融行业效率的“催化剂”。以平安银行、BAT为代表的金融产业化的主要玩家同样是从新技术的角度着手来撕开一个挣脱互联网金融漩涡的口子,从而找到金融产业化的全新路径。

当金融行业产业化开始萌芽,新技术是不容被忽视的“催化剂”。无论是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还是智慧金融,它们都需要新技术的“催化”才能付诸实现。因此,如果我们需要寻找金融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的话,新技术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关键点。

优化传统功能的同时,挖掘新功能。从表面上来看,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来临是开启了金融行业发展的新时代,但是,互联网金融其实让金融行业开始脱离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和属性。金融行业不再与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和联系,而是开始仅仅只是局限在金融行业本身。

以投资和理财为代表的金融本身的功能开始被无限放大,最终让金融行业失去了“营养基”,成为四处游动的“浮萍”。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出现问题就是因为金融产品与金融项目之间不再一一对应,而是变成了投资和理财的手段。当金融产业化时代来临,我们需要的是优化金融行业的传统功能,让金融行业真正回归最初的内涵和本意,并且传统的功能是经过优化之后的。

在优化传统功能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挖掘金融行业的新功能。社交、电商、数据等一些新功能需要在金融产业化的时代被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只有挖掘了新功能,金融行业才能找到新大陆,而不仅仅只是把发展困囿在传统功能的小圈子里,真正打开一个发展的新局面。现在以阿里、腾讯和京东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玩家,其实都是在试图通过挖掘金融新功能,找到新的发展可能性。

转变金融供给模式,让金融行业运行更有效。传统的金融供给模式是被动的供给,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方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提出的,以银行、投资机构、证券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几乎都是按照这种传统的金融供给模式来运转。这种由下而上的金融供给模式虽然比较安全,但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覆盖面很小,很多需求方无法享受到金融产品和服务,即使是一些已经享受到的,通常仅仅只是浅尝辄止的供给。

互联网金融同样没有改变这种供给模式,当金融产业化时代来临,我们需要的是转变传统的金融产品的供给模式。通过更加精准、更加快捷的供给来更快、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让金融行业的运行更有效。这里的“有效”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金融行业的运行更有效率;第二,金融行业的供应更有效果。

加入以智能科技为代表的元素,其实是为了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而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元素则是为了改变金融行业盲目对接的现状,提升供给的前瞻性和供给的精准度。从这个角度来看,转变金融行业的供给模式同样是未来金融产业产业化的重点。

回归金融,告别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野蛮方式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新旧玩家的不断加入、新技术的不断落地为我们打开了发展的新机会,从而开启了金融产业化发展的大门。找到金融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让金融回归金融,远离无关痛痒与浮夸狂热。

《辉常观察》由资深撰稿人,专栏作者,作家孟永辉创办。长期专注深度思考与趋势分析,关注行业研究。持续为多家报刊、杂志、网站撰稿,累计撰稿多达300多万字,曾出版《终端战事》、《极地绝杀》等畅销书;专栏覆盖百度、新浪、搜狐、界面、网易、腾讯、知乎等近百家平台。


曾多次荣获优秀专栏作者,卓越创作者,优秀自媒体人称号。


商务合作联系

微信:ka_ou110

邮箱:michael5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