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立: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传统模式的颠覆式改变是大势所趋
2020-07-06 16:14 文章来自:新浪财经 收藏(0) 阅读(1315) 评论(0)

7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会同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共同携手,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举办了亚洲普惠金融生态建设与数字化发展线上圆桌会,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理事长、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到会致辞。

田国立在致辞中指出,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传统模式的颠覆式改变是大势所趋。未来,普惠金融将继续深化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着力数据资产的经营和信用转化,推动平台场景和生态建设,进一步体现银行的科技属性和社会属性。通过根植并融合大众市场,深耕草根经济,让经济底层和末梢能够得到金融服务的雨露滋润,以金融化方式整合社会资源,真正解决社会问题。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围绕加强普惠金融生态建设,促进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两个主题特色鲜明且各方关注,通过深入交流,我们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为普惠金融下一步发展启迪了思维,开拓了视野。借此机会,就普惠金融的认识、实践和未来发展趋势,与大家分享一些体会和实践。

第一,对普惠金融的重要性认识,正在得到越来越为一致的认同。从基础性整体性来看,小微企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对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起着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但从个体来看,他们又表现了明显的脆弱性,普遍存在缺信息缺信用缺资金,面对风险较为脆弱等问题,在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易产生排斥性问题,所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成为全球性难题。

小微企业的重要性和它所面对的困境已成为亚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国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以及社会众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而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资源公平有效配置则成为各方化解小微企业困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共识,在亚洲甚至全球,这一问题的解决无疑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和底蕴。

第二,中国的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做了积极探索。过去,大银行普遍把精力放在大企业身上,一方面做大企业贷款有规模效应,边际成本低而收益高;另一方面,方法上以建立正面清单为主,企业提交资料,银行审核,通过的批贷。而小微企业融资的特点是“短、小、频、急、散”,靠一笔一笔审批的正面清单很难适应效率性专业性要求,再加上小微企业风险相对较高,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就成了大银行在面对小微企业时的真实状态。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转型可能和内生动力,通过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产生了业务模式和流程的裂变效应。例如建设银行在2018年即将普惠金融确立为全行发展战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做法。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通过组合工商、税务、电力等多维度信息交叉验证,对小微企业进行立体式全息画像,同时收集各类信息,建立负面清单,只要小微企业不在负面清单中,就可以批贷放款,规模效应有了,而且不良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过去,每年小微企业贷款新增只有100-200亿元,贷款客户新增不到1万户,不良贷款率也高至7%-8%。2018和2019年当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分别超过2000亿和3000亿,并于2020年3月成为全国首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的商业银行,新模式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成为市场认可的大象也能跳舞的典型案例。

第三,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传统模式的颠覆式改变是大势所趋。未来,普惠金融将继续深化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着力数据资产的经营和信用转化,推动平台场景和生态建设,进一步体现银行的科技属性和社会属性。通过根植并融合大众市场,深耕草根经济,让经济底层和末梢能够得到金融服务的雨露滋润,以金融化方式整合社会资源,真正解决社会问题。

作为亚金协的理事长,今天我要感谢大家,感谢大家分享的思想和案例,感谢大家对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工作的信任、关注、支持,以及为推动亚洲普惠金融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我深信,这次会议将成为一个新起点,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将继续充当好桥梁纽带,深化合作,携手为建设更加均衡、包容、可持续的普惠金融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