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石投资:“新常态”后最重要定调,双循环新格局会带来什么?
2020-07-12 22:44 文章来自:雷石投资 收藏(0) 阅读(1505) 评论(0)

IFTNews:5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两会期间,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再次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近期,双循环格局多次在重要场合又被提起。

这大概是2014年首提“经济新常态”以来,来自最高层的关于经济发展格局的最新定调,体现的是决策层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对未来发展格局的展望。在这种格局下,为形成“双循环”,顶层设计方面会如何着力,从体制机制到要素分配会经历怎样的变化,由此会带来哪些机遇,非常值得关注。

 “国内大循环”要谨防内卷化

“国内大循环”是主体。从生产供给角度看,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工业供应体系最完整、规模最大。从消费需求看,2019年中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具有规模广阔、需求多样的国内消费市场。可以说目前已经具备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基本条件。

但是否就可以认为一个“双循环”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了呢,这恐怕还是要打一个问号。虽然如上所说,中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市场优势,但绝对不能独立于当前的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更不可能闭门造车,满足于一定范围的自给自足,那无异于开历史的倒车。当前尚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阶段,如果经济活动长期在该阶段简单重复,很容易出现内卷化,也就无法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一方面,疫情对国际经济格局的长期影响不可小觑,绝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次意外冲击,疫情过去后,经济重启,一切会“恢复如初”是一种幻想。应该正视并从更长远的角度思考疫情带来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且影响深远的现实是,有些国家的“保护主义”升级,有的国家努力推动“去中国化”,逆全球化趋势加深,全球供应链布局会面临巨大调整可能,可能对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安全和地位带来新挑战。

另一方面,在这种逆全球化环境下,“出海”可能遇阻,一部分经济活动只能被动停留或回流国内,部分国外消费需求无法满足只能在国内释放,这些都会带来国内经济循环体量增大。但这种“此消彼长”的增长,部分是以牺牲了增长为代价,部分是以需求抑制为代价,是不得已而为之,是退而求其次的变通,并非我们期待的,健康可持续的“国内大循环”。相反,我们实际上还很需要拓宽国际市场,通过要素引进更多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重点是价值链重塑

“双循环”罕见地直接将国际市场纳入话语体系,正是立足于当前云波诡谲的国际环境,提出的极具必要性和前瞻性的发展思路。

“双循环”并非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简单叠加,也区别于过去“来料加工”和“出口转内销”,是对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国际分工体系的重新梳理,对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新整合。

在经过长期高速发展,有了相当完备的产业链、相对高素质的劳动力、相当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迫在眉睫。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更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取得新的发展突破,必须通过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塑来实现。通过进一步触及深水区的改革和更大力度、更深层次的开放,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排位,向产业链上游进军。尤其是加强研发投入,在高端科技和装备制造等领域有所突破,增厚企业利润,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在当下是必要而紧迫的。 

“经济圈”互相嵌套       

无论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都是相当宏观且复杂的问题。国际市场这部分甚至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来维护。因此,一个基础而必要的工作就是降低跨国交易成本,让人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更便捷更自由地流通。

这一方面有赖于基础制度的搭建,近年来我国加快对外开放脚步,负面清单制度制度完善、海南自贸港、金融对外开放力度加大等都是着眼于此,已经带来了诸多机遇;另外,也有赖于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一带一路”倡议的长期价值将愈发显现。

毫无疑问,在相关基础性制度和设施搭建过程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会涌现出大量机会。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而言,仔细甄别,抓住机遇,是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淘金,也是见证国家新一轮成长。

还需要注意,逆全球化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此前的国际格局是围绕美国这个中心画一个大圆,现在美国的战略正在向国内收缩,保护主义针对的不只是中国,加拿大、欧盟等都有波及。当裂变发生,是板块状分裂还是原子化孤立,大概率是前者。经济不会完全摆脱地缘的约束,区域性联盟仍会发挥重要作用,变成一个个“经济圈”。

这些圈仍会互相嵌套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制会比原来复杂得多。一个国家如果不想被甩开,就要积极参与到这个演变过程中去。原来中国是来料加工的“世界工厂”,在这种互相嵌套的新模式下,要更加重视海外的布局,去海外建厂,引进人才。从生产能力到研发到销售,层层嵌套。这种结构会更适用于当前的国际形势。把所有东西都互相牵连在一起,在经济上是最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