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科技转型赋能空间探索 转型样本行董事长谈初心:再走传统,必死无疑
2020-09-10 13:34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朱英子 收藏(0) 阅读(1811) 评论(0)

银行数字化转型已如同时代潮水的方向,不可逆转。

9月6日,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银保监会下一步工作部署中,要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目标是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金融业务的模式,提升服务的效率,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三农金融服务。

而作为天生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村镇银行,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当下亟须思考的问题。

此前,银保监会在6月30日公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中,村镇银行的数量已达1633家,占比超三成。

然而,相较于国有行和股份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大手笔投入,绝大部分村镇银行囿于资本和业务规模,则难以支撑起独立研发各类系统的成本。由此,这些小银行,从而忽视数字化转型。有头部科技公司管理层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估算,该部分村镇银行的占比超九成,甚至更高。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会员部主任许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整体来看,村镇银行对科技的投入不是很多,多数村镇银行没有认识到金融科技对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有的仅停留在口头认知。

但,这个银行的细枝末节部位,也已感受到浪潮推动的力量,也在觉醒了!他们已经开始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削减成本与运营转型压力。

成本与场景如何实现对接

科技投入所需的研发和人才成本是横在村镇银行数字化转型征途中的一道鸿沟。

“村镇银行自行进行科技创新投入很难。”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云支付中心总经理助理郭晓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规模小、技术落后、科技投入少、人力不足、业务品种不丰富,受其他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挤压”,如同夹缝中觅食。

一位就职头部村镇银行技术中心的业务人员表示,主要还是成本问题,单家村镇银行体量比较小,无论从资本还是业务规模来说都难以承担独立研发各类系统的成本,技术力量也比较有限,甚至目前一些村镇银行连自己的银联卡都没有。“一家主发起行联合多家村镇银行的情况下,如果主发起行能够担起责任、统一为下辖各村行提供技术支持,村行就比较幸福。”

实际上,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利润无法支撑亿级的科技投入。东华软件全资子公司东华金云网络股份公司的董事长董玉锁介绍,东华金云前期投入了1.5亿元自建机房和团队,专做IT托管,旨在解决银行科技运营成本高的问题。

董玉锁还透露,东华金云的IT托管基础套餐含100多套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卖给银行是每年100万元左右,在此基础包上可增加个性化产品收费。目前东华金云已承接了50余家村镇银行和2家农商行的IT托管。

“当前村镇银行对技术的投入可以和科技公司合作,但是对技术节点的把控,一定要是银行内部的人去做。”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洪杰指出,村镇银行整体科技力量都不是很强,没有资金去购买IT,推出云化基础设施SaaS平台后便降低了成本。当下更需要关注的是,对于大多数模型来讲,纯粹的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但是银行要有自己的风控专家,来把控模型有效性,实现在监管框架下模型到金融产品的应用。

上述科技公司业务人员亦指出,村镇银行的客群集中在县域居民和农户,很多外购模型对这一客群的覆盖率比较有限,模型实际使用效果和预测效果会有偏差。村镇银行通常需要联合建模和把外购模型作为复杂模型组的一部分。

由此,合作的科技公司往往涉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另一个难点问题:技术如何与场景实现对接。

北京微金时代副总经理袁爱中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就其接触到的村镇银行来说,产品设计场景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品牌核心竞争力。另外,科技联动业务的最大阻力是发起行不开放信息化对接,村镇银行本身无法实施信息化自主。

金融壹账通智能风控总经理施奕明在2020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研讨峰会上也指出,从2017-2019年,大型银行资产的占有率从46%增长到48%,目前工资代发、社保、医保等等大场景基本上都是被大型银行所垄断,而中小银行只能够和一些小的场景进行合作,但是这些场景的试错成本也较高,通常人员配备等方面,要投入大概300万元的成本。

阳光村镇银行的转型体验

即便转型路上满布荆棘,但还是有愿意主动拥抱改革浪潮的村镇银行。

吉林省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于2017年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其间与多家科技公司开展各方面的合作。

目前,该行已全部实现无柜台、无纸化办公,首创人行征信移动智能化查询功能,以互联网通信技术结合人脸生物识别技术,通过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的手持PAD端就可以满足客户现场查询银行征信的需求。

在厅堂内可通过三块智能屏实现全量客户识别及精准营销、产品推介及业务办理功能,以及,通过产品创新、智能营销持续获客。

2018年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36家智慧银行网点陆续开业,智能网点平均设置3-4人,各网点年均净增存款7000万-8000万元,有的网点每年新增存款可超3亿元。并且,将每名员工都培养成为客户经理,以网点为中心做社区网格化贷款营销。

转型后,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户均贷款由46万余元下降到现在的13万余元,极大地降低了信贷风险;客户经理的人均管户由2017年的55户增加到146户。

相较于2017年转型前,单客户经理每月3-5笔的贷款总量,如今最高每月发放贷款107笔,由此,员工的收入大幅提升,普通员工的最高月收入能达到3.8万元,员工平均月薪1.2万元以上,远远高于松原当地的平均水平。

以其推出的阳光e惠产品为例,该产品是自主研发上线的一款移动收单系统,可同时满足微信、支付宝移动收单需求,阳光e惠上线至今,商户已达2万户,日均销量达1100万元,年累计交易余额约为38亿元,商户的流动资金也成为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流动存款、资金营销的重要渠道。

郭晓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村镇银行开办条码支付业务需要收单资质,大部分村镇银行日交易量不超过2000笔,而前郭阳光村镇一家银行的条码支付业务已达10000-18000笔/日。

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副行长宋琳娜指出,村镇银行虽然没有能力做科研投入,但是从立行之初就业务下沉,走向最基层的客户,深刻理解客户需求的痛点,所能提出的需求都是客户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村镇银行和科技公司做融合,其实是将他们的产品做落地,而使其更具有普遍价值,对双方而言都是好的。

这样做对村镇银行是不是有风险?

宋琳娜认为,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落脚点是在金融而不是科技,银行的核心能力就是对金融风险的把控力。其次,银行应用科技,并不完全放手给科技,更多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对传统科技模式和内部管理的有效补充。“我们银行也确实需要勇气来试错。”

对于科技转型建设的成本,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董事长周学声表示,多放1个亿的贷款就够了,花不了多少钱。“为什么?全都是外采的,跟最好的科技公司合作。”

谈及转型初心,周学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国家给村镇银行的定位就是普惠金融,做小做散,在互联网企业的冲击下,如果村镇银行再走传统的路子,网点少,审批时间长,老百姓就会去下载互联网企业的应用而不去银行贷款,由此村镇银行“必死无疑”。

截至目前,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存款余额104亿元,贷款余额64.55亿元,资产规模已达110亿元。

根据IDC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银行IT整体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1305亿元,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13亿元,2019到2023年解决方案年均复合增长率20.8%,到2023年,将达到10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