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腾讯海纳,用区块链解决物管难题
2020-09-23 00:48 收藏(0) 阅读(1064) 评论(0)

我们每个月都在交物业费,无论你是已婚还是未婚,租房还是买房,物业费都得交。但缴的钱都用到哪里了?除了物业费,小区的停车费、公共区域租赁费,广告费等收益都属于全体业主,这些钱呢?小区道路坏了,或者想新建一个休闲健身中心,都商议两年了,也没任何人来修,这时候该怎么办? 物业公司也想为业主解决小区问题,无奈凑不够人数头条,无法有效动用公共资金怎么办?

12月21-22日,即将在郑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展出的“大家管”区块链物管项目,提供了一个解决物管行业痛点的新式方案。

物管域痛点明有效管理难无奈很头疼

小区物业管理的问题和背后的复杂我们可能从来没想过。物管领域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业主作为社区资金的所有者,难以参与到资金使用的决策。

国内物业管理分成两种模式:包干制和薪酬制。包干制是物业公司收上来的所有资金均属于物业公司所有,物业只需要承诺提供哪些服务;后者则只有部分比例的物业管理费属于物业管理公司所有,剩下的资金需要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一起决定怎么用。即便是在包干制下,社区公共收益——即小区内广告费和公共区域租赁费等——均属于业主所有。可惜,很多业主都不知道这是自己的钱,也不知道如何参与管理。

“包干制更简单,但薪酬制是方向。” 微众银行“大家管”区块链物管项目负责人表示。显然,薪酬制更能考虑到业主的需求,也使物业公司的资金去向更透明。然而,怎么能让业主方便的参与到资金使用决策,让业主把握财权,使业主满意,物业公司省心,是社区管理的一大难题。

第二、业主作为社区主人,很难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

国家及各地区在法律法规上,赋予了业主很多权利。但在实际运作中,因小区公共事务决策效率的低下,业主很难真正行使法规赋予的权利。

以房屋公共维修基金为例,维修基金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最佳方式,但因为业主决策困难,导致基金很难动用,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困难。据悉,国内某城市房屋公共维修基金有160多亿,历史累计动支金额不到10亿。

为了解决业主决策困难的问题,北京推出业主APP,深圳推出物管服务公众号,很多地方,都推出了业主电子投票系统,但由于投票的低频特性,业主覆盖率低,无法真正取代纸质投票,所以也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决策的效率。同时,这类新型系统还要面临业主的信任问题。

第三、业主作为小区居民,很难及时获取到与小区相关的政策信息。

国家及各地主管部门,对社区治理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便民、惠民政策,但这些政策很难让业主及时获取。虽然这两年各地部门纷纷建立了公众号,官网,用于政策法规的宣传。但居民关注率较低,很多信息无法及时传达,就容易产生误解,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微众银行+腾讯海纳用区链解决行业痛点

腾讯海纳是腾讯推出的智慧社区综合解决方案,在2017年腾讯“互联网+”生态合作伙伴峰会上正式发布,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连接物业、居民、、媒体和社区服务提供方,形成“互联网+社区”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造智慧社区健康生态。目前针对社区18个常用场景,推出了近百款应用。用户覆盖35个城市,超过5000家小区。

为了解决物业管理领域的三大问题,腾讯海纳引入微众银行在区块链领域的技术成果,携手合作,基于金链盟开源工作组研发的FISCO BCOS 区块链底层技术开源平台,开发了“大家管”这套区块链业主决策系统,用于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以及公共资金的管理。

降低投票门槛,提升业主覆盖

区块链业主决策系统,可以嵌入各类物业服务系统,无论是APP,还是小程序,公众号,都可以无缝对接。通过物业服务,触达业主,提升投票覆盖率,从而使电子投票真正能具备替代纸质投票,提升决策效率的功效。

在微众银行和腾讯海纳的合作中,腾讯海纳为每个小区开立公众号,提供物业缴费,手机开门,智能停车,保修等服务,通过这些社区相对高频和刚需的服务,让业主关注公众号。而区块链业主决策系统,嵌入海纳为每个小区开立的公众号中,借助刚需的物业服务实现了投票的业主覆盖。

实名认证,安全可信

区块链业主投票决策系统,引入了AI人脸识别,通过公安身份信息的比对,确定投票本人的真实性。同时和监管部门数据进行比对,远程认证业主身份和房屋面积,确定业主投票权。完成业主认证后,会给业主手机下发安全证书,并设定密码。安全证书和手机设备指纹+微信账号绑定,任一更换都需要重新认证。通过人脸识别+数据核对+安全证书+密码的四重安全体系,做到投票实名制,安全可信。

同时,在投票环节,还设置了多重审核机制,以及敏感信息甄别体系,自动过滤非法信息。

区块链上多方达成共识机制

社区事务的核心,是信任。业主信任的缺失,使很多正常的操作,正常的流程,也会引起质疑,从而导致整个社区治理效率的低下。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是重建信任关系的天然解决方法。

业主决策平台由物业、业委会、监管部门、仲裁机构、腾讯等第三方机构共同建立社区联盟链;业主投票信息直接上传区块链上,并同步到各节点;投票的规则、最低投票率,最低投票通过率,截止日期等,也预先设定在智能合约里。投票触发后,智能合约根据链上数据,自动运行投票规则,判断投票结果,并生成投票文件,进行信息公示。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涉,任何一方也无法篡改投票数据,影响投票结果。

业主共同管理小区资金

区块链业主决策系统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如业委会选举,社区事务表决,物业服务评价,房屋公共维修资金使用等。目前,微众银行、腾讯海纳及各地合作伙伴,正在逐步落地这些场景,已经和多个城市的房管局建立联系,并初步确立了合作意向。

社区公共资金决策,是最先落地的一个场景。把物业公司的银行账户加入到社区联盟链,引入银行作为监督方,每次物业动支,都需要经过业主代表的投票表决,表决通过后,才能生成可动支的预算,物业在预算内发起动支,动支结果由银行回传到区块链上;超过预算范围,需要物业再次申请业主投票,生成预算。

整个请款、业主表决,和资金使用的全流程都在区块链上记录,业主可通过手机随时查询,参与到资金使用的决策。整个系统不依赖任何一方的记录,更换物业、更换银行账户、更换业委会,都不影响小区财务信息的记录和追溯。

目前,该系统已在郑州福泽门等小区落地,并完成了小区大门公共维修等一系列表决。

从隐私和安全的角度考虑,目前涉及到小区资金的决策,此系统都采用一个小区一条链的方式,进行数据的物理隔离,保证物业和小区的信息安全。同时使用了FISCO BCOS平台的智能合约接口权限管理功能,把智能合约的接口根据业务分类,让各接入方只可以调用相关接口。如请款接口只能被物业系统调用,投票接口只能被业委会系统调用等,保证了用户隐私和系统的安全。

当未来小区不断增多,亦会存在一个机构同时接入多条链的情况。多条链的运维、管理比较复杂,FISCO BCOS平台对此有很好的支持:

支持一键安装部署,对多链进行配置后,执行1-2个命令,即可在短时间内自动完成多条链的部署,管理工作,极大的降低了运维、管理多条链的难度。

在链搭建好以后,使用FISCO BCOS的接入SDK,应用只需要修改SDK的配置,即可便捷的接入新的链。

区块链业主决策平台,是物管行业中,基于FISCO BCOS区块链底层平台的首次落地应用。事实上,FISCO BCOS自诞生以来,便致力于用区块链技术落地服务商业,为区块链技术实现真正的应用价值。从百万日活的区块链应用网易星球,到领跑版权区块链领域的安妮股份,FISCO BCOS的应用案例逐步覆盖到了银行、保险、知识产权保护、能源、医疗、交通、社会服务、行政等众多行业和领域。

协助物管公司更规范地经营

物业行业,在大众认知里,是容易被误解的行业。高度分散,人员复杂,素质不高,但这几年,整个物业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三方面的原因:

治理能力的提升:智慧城市发展火热,治理和服务能力提升。小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这几年,各地都在小区管理上,了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推动建立业委会,推动物业公司接受业委会、业主的监督,这是物业行业规范化的大趋势。

资本涌入加速行业竞争:截止2018年,物业行业在H股和A股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9家,新三板挂牌六十多家。资本的涌入,促使物业行业加速并购,并催生了新盈利模式,越来越多物业通过社区团购、社区养老、社区金融、社区O2O等多种经营来产生盈利。盈利模式的转变以及竞争的加速,也促使物业服务更加透明,更加规范。

业主意识的觉醒:随着全社会法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业主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利,也懂得怎么争取权利。全国各地,都不断涌现出业委会通过法律途径争取社区权益的案例。

微众银行和腾讯海纳,正是在此大趋势中,将区块链技术引入社区,使物业管理更阳光、透明,重建社区信任,搭建起社区分布式商业的生态。未来,他们将引入各类合作伙伴,让物业通过合法,合规的服务,堂堂正正地获取可持续经营收入,也收获业主的信任和喜爱。让业主通过透明,便利的工具,参与到小区管理,行使小区主人的权利。

《微众银行+腾讯海纳,用区块链解决物管难题》 相关文章推荐一:商业银行加速“触链” 巨额投入难见“杀手级”项目

  杨井鑫 曹驰

  在金融科技的浪潮席卷全球金融行业的同时,国内商业银行亦对区块链技术敞开了怀抱。

  国内五大银行相继在多个领域开垦区块链的“试验田”,涉及票据、融资租赁、跨境支付、供应链融资等方面。

  据《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了解,尽管目前区块链技术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的渗透并不高,不少银行技术应用也在探索阶段,但是前沿技术对于银行业传统模式的颠覆已露苗头,也解决了时下银行在信任、效率和成本上的诸多难题。

  其中,作为首批民营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在区块链技术上加大了探索力度,如今孵化项目数量近16项,在借款仲裁、清算结算、身份核实等方面已经实现了应用落地。

  扎堆布局区块链

  “目前中国的银行对于区块链探索还是很积极的,每个银行都有了自己的一些团队。”微众银行科技发展总监万磊表示,这侧面反映出金融机构对于科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据他介绍,早在2016年之前,很多银行实际上没有专职的区块链团队。短短两年时间,五大国有银行都相继建立了区块链团队,并在技术应用方面有不少尝试。有的尝试在技术本身上,有的尝试在金融行业上,还有一部分是总行国内分支机构和国外分支机构之间的。

  “从区块链目前在国内应用情况看,项目总数在全球视野下还是不多,多数银行限于单家银行或是分支机构之间,银行之间的合作暂时比较少。”万磊称,微众银行的区块链技术探索起步也比较早,起初关注的是底层技术,尤为重视的是通过该技术解决金融上的问题。

  实际上,国有大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在有序进行,个别项目也已经上线运营。中国银行(601988.SH,3988.HK)于去年6月与腾讯合作,测试区块链技术,并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随后,该行在住房租赁上加大了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于今年4月与蚂蚁金服在雄安新区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同时,中行与汇丰利用区块链开发了一套系统可用于共享关于抵押贷款估值的信息,该系统处理的业务数量已经多达数千例。

  农业银行(601288.SH,1288.HK)的区块链技术重点用于服务三农领域。同时,该项技术也是首次被银行用在了电商供应链金融方面。去年8月,农业银行与趣链科技合作推出了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e链贷”,即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势向电商客户提供完整的融资服务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管理成本高、授信等难题。

  作为体量最大的国有大银行,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对于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也是颇为积极,在投入上不断加大。该行在去年组建了包括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与生物识别等在内的七大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已投入300人的新技术研究团队,且已初步实现科技价值到业务价值的转化。

  实际上,工商银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项目落地比较早。2017年3月就已经完成了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金融产品交易平台,为平台客户提供点对点的金融资产转移和交易服务。

  建设银行(601939.SH,0939.HK)则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领域放在了贸易金融上。2017年9月,建行与IBM合作推出了一个区块链银行保险平台,同年11月即完成了首笔金额达一亿元的交易,也是国内首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国际保理业务的银行。

  信息上链助力增信

  “现在区块链的应用实际上各方的探索都有,在银行金融领域有汇款、信用证、结算、对账等等。目前来看都是一种情况,即怎么样利用区块链一本账共识的机制来解决大家彼此的信任、确权的问题。”万磊表示。

  他认为,现在对于区块链的探索很多是一个场景的上链动作,就是将业务处理的结果上链,而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权属的证明。这其中涉及到了相关的法律问题。“举个比较简单例子,房产证是现在法律体系认可的线下文本,但是把房产证放在链上,这个司法方面到底认不认?”

  按照他的说法,微众银行比较看好联盟链。“将线下的认证东西放在链上,形成一致的共识,这就可以代表一种确权。这种技术可以运用在跨区域间的资产权属转移、确权等方面。”

  他向记者透露,目前微众银行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探索上比较典型的是城镇仲裁业务的尝试。

  2017年底,微众银行与广州仲裁委合作,将微众银行涉及的金融借款信息放在链上,直接被仲裁所认可,大幅缩短了仲裁的时间。“微众银行在借款中直接将借款的协议、信息等内容放到链上,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同时,由于微众银行的微粒贷等业务涉及到该行与其他银行联合贷款的情况,微众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了对账清算业务,通过技术来提升效率。“目前累计有1500万笔交易是通过区块链方式清算的。微粒贷这样做的一个目的,也是验证区块链技术在大规模交易的场景中的应用表现。”万磊表示。

  据记者了解,在1500万笔清算交易中,微众银行处理该项业务的员工仅20人,这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工作效率相比差异显而易见。

  另外,微众银行还有意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身份核实上。“一个银行客户在A银行进行了身份认证,办理了贷款等之类的业务。到了B银行之后,传统金融思维是需要重新来进行身份验证的,但是运用区块链技术之后,信息不能篡改,是能够实现B银行身份直接认证的。”万磊表示。

  万磊表示,区块链技术在传统金融领域的运用场景非常多,这不仅是在银行领域。在保险理赔上,区块链最简单的就是能够解决重复理赔的问题。“在区块链能够运用的这些场景中,微众银行是挑选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项目来做。这其中的场景很多,有意合作的伙伴也很多,但是我们只能从技术上支持,人力还是有限。”

  他向记者透露,目前微众银行孵化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项目大概有16项,很多项目也是在实验进行的阶段。但是站在行业的高度看待区块链技术,其若想改变行业业态,还是缺少一个杀手级的项目。

  “银行业态实际上是一个相对保守的行业,强调的是风控,是法律法规上的合规经营。暂时没有两家银行能够直接大规模地共同开展区块链的业务,这其中不仅有技术不成熟的原因,最大的障碍还是在法律法规上。”万磊表示,如今区块链应用对银行现在的业务影响有限,但是最大的改变在于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