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银行赵卫星:如何打造一家数字银行?
2020-10-16 14:26 作者:金融界 收藏(0) 阅读(6947) 评论(0)
主持人:非常感谢,谢谢姚博士,我们的世界属于不停变化当中!一不留神姚博士的演讲题目就变了,2000亿到5000亿还是五年前的标准,天津银行已经是6500亿了,已经不在那个监管范围之内了,所以监管和我们银行的操作也处于一个不停的互动和沟通当中,这样的变化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咱们要不停的进行实践,进行操作,才有更多的体会,更多的创新,也才会有更多的案例,来为我们未来的变化做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2014年之前,中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民营银行,2014年以后到现在已经分三批有了十多家民营银行落地开花,分布全国,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请来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家四川新网银行,今天新网银行的赵卫星行长将以民营银行视角为我们带来中小银行发展新型道路的思考。掌声有请赵行长。

  赵卫星:感谢主持人,非常荣幸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我的一些想法,一些考虑。整个主题可能是初探,初步探索如何打造一家数字银行的话题。有几方面考虑,第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觉得金融的生态和金融的格局确实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数据云计算金融科技深刻的影响下,近年来我觉得金融机构的离柜率是显著提升了,同时数据化转型的进程也是持续加快,这是身边显而易见在发生的,新网银行作为纯数字银行的一个崭露头角,出生即带着互联网的基因,颠覆以前银行所用的多银行网点,多产品线路的运营模式。开启了平台化、轻成本数字化的发展道路。今天也是跟大家聊一聊数字化银行发展的一些探索。

  到底如何真正做一家数字银行,其实我们也想了一下,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前人走过的路径,只能运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作为一家新生代的数字银行,我认为数字银行依托差异化战略定位,以补位者的角色和传统主流银行优势互补,沿用产品服务数字化,我们认为的数字银行1.0的时代到数字能力共享化2.0的时代,一直到金融服务的智慧化到3.0的时代的发展路径。最终成长成为具备与人工智能深度和场景连接广度的智慧型数字银行,这是我们考虑的初衷。

  作为纯互联网运营的新型机构,我们认为数字银行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这个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建立的伊始,新网银行无论是组织架构、人员配置、信息系统、风控系统等方面整体的运营皆以数字化为核心,由于数字银行轻资产运营且规模目前为止还较小,且业务范围相对单一,客户的整体偏年轻化,所以我认为我们是行业的一个补位者的角色,重点服务于主流银行服务不到的长尾客户。

  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家的数字化发展方向依托于自身特有的资源禀赋明确差异化定位。目前数字化阵营里三类数字化发展的银行,一类是致力于服务于C端的数字银行,主要依托于强场景、大流量以及场景大数据的深度运用下,优化交叉产品及流程,降低客户服务的成本,提升服务的企业。另外一类是重心放在小微客户上,刚才也提到了小微企业的客户通过综合分析,物流数据及供应链数据等等来开展整个是对B端数字化金融发展方向。

  最后一类有点像新网银行的模式,即利用多种金融科技在服务于普通C端用户的同时,搭建出金融的开放平台,通过连接各种数据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各类金融机构来输出科技和风控能力。我们认为,这种差异化的定位一定会带来数字银行的百花齐放格局。未来专注于满足C端客户金融需求的数字银行将伴随着大数据不断的积累,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在储蓄、信贷、理财等个人业务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用户的黏度也将进一步提升。侧重于企业端的数字银行,会在企业金融服务里累积更多的数据优势,甚至在足够大的样本分析下形成强大的行业判断能力,最终能形成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侧重于第三种类型,平台链接的数字银行也会随着金融科技、风险控制等能力源源不断的输出在汇聚信息和资金流的情况下形成一张独特的,巨大的网络,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整体行业的资金融通。

  这是我总的一个概论和近期将近一年多从筹备到发展开行初步的一些想法。

  我下面仔细去聊一聊三个发展阶段,现在是数字银行的1.0阶段,金融产品服务数字化的阶段,无论选择哪种战略定位,数字银行首先的任务要实现金融产品服务的数字化,为此,银行需要对包括组织架构、人员、信息科技以及风险防控、流程等在内的多个环节进行重新的设计,化繁为简,保证组织架构的扁平化。我们也知道主流银行主要是三层级的架构和多业务部门的方式,包括前、中、后台作业的模式。我们觉得这个在数字化银行里,一定程度原先的模式存在了管理环节多,运行效率不够高的情况。而轻量级的数字银行,因为没有线下网点,产品相应也聚焦,需要更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以减少审批中间层级。同时,运用互联网快速迭代更新的方式,根据市场情况迅速灵活调整运营和业务的模式,目前为止新网银行的例子,我们从开行的时候就从主流银行的30多个一般性的部门精简到15个一级部门,而且根据前台的业务状况形成了多个灵动项目组,有点像我们知道的一些国外银行群组式的概念来进行灵活、多元化的组织架构配置。

  从此多元化的人才结构将确保创新的能力,数字银行将以大数据为起点,广泛运用金融科技开展业务。因此,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架构、金融科技等等人才会形成数字银行新的人才梯队,可能到目前为止给大家也汇报一个数据,新网银行到目前为止没有客户经理这个层级。大家觉得很奇怪,我们五分之四的人员来自于科技,来自于数理统计,来自于数学建模科学家,首先没有客户经理,同时中后台大量的节省。因此网络架构师、大数据建模分析师、反欺诈研究师,我个人觉得真是未来人才以及未来在座各位,以及未来人才聚集的重点部分。同时分布式信息架构满足了高并发的需求,数字银行会建立适应于互联网发展节奏高并发、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的信息系统架构,目前较常见的做法是搭建分布式的架构,当业务量并发的时候,在某个节点发生故障的时候,批量任务可以自动分配其他节点上,实现批量业务执行的高可用。我们说今天已经摆脱了大型机、独立机的运作方式,实际上我们的思维已经分布在各个大脑里面一样,我们目前的信息系统也开始进行分布式的架构。

  保证大数据实时风控的持续迭代,我们觉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建立一套实时反欺诈的系统。保证客户的真实性,保证真实的意愿,是做金融机构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实时的大数据风控系统,确保上万条的风控规则进行并行的执行,并毫秒级的响应,保持风控策略的持续迭代跟更新,我们觉得这是数字银行必须要做到的地方。以新网银行为例,我们运用了人脸识别,运用了生物探针,运用了设备指纹等技术实现了在线实时风控防范,同时不断打磨迭代背后的风控逻辑和模型,借鉴了一些包括美国在内的科技企业,广泛使用的AB测试框架,再现对比多组授信策略表现,根据实时进行切换,以达到最佳的授信策略。也就意味着新网银行到今天为止,可能A、B两套模型同时在运用,同时我们会去选择一套能够相应达到我们心里面预期值的来进行不断的迭代。

  同时,流程体验的便捷化会使全天候的金融服务以及数字化纯在线的操作成为可能。

  2.0的时代来自于数据能力的共享。在这个2.0的模式下,我们认为需要依托于数字化的手段,通过万能连接的方式,将科技风险支付、精准营销等能力,同时对外开放输出,助力于各个机构共享数字金融的发展。目前为止,我们觉得新网银行瞄准了这样的市场空间,目前已经搭建了开放式金融平台,针对于各种用户群体不同场景,开放平台提供了便捷的连接方式,包括目前大家比较熟悉的互联网的一种做法,比如说H5页面的接入,同时包括SDK、API等等的接力,以及零开发门槛的SaaS平台的接入。打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的话,这就像金融工具的“百宝箱”,一个有能力的开发者运用这样的百宝箱能够快速的接入金融的工具,能够广泛的与C端客户形成便利合规的金融服务。

  最后一部分,是3.0的时代,金融服务的智慧化。展望未来,数字银行将由人工智能驱动,目前不少金融机构已经积极介入和布局这个领域,但绝大多数的机构处于探索、应用和初步理论的阶段。目前为止新网银行也在人工智能里进行了探索,目前方向主要是风险控制的方向,我们运用了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术以及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对客户信用的快速甄别,几秒钟来实现最后授信的方法。同时我们其实已经布上了DBS的决策引擎能够自动进行不断的迭代和自动的部署,已经去人工化的来实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判断是否用户本人申请贷款的时候,人工智能会在申请动作开始就介入到学习用户行为的之间,并根据以往数据进行对比。如申请用户习惯是晚上8点还是9点的,是不是同一WiFi环境中,是不是用你的右大拇指来实现机器的操作,同时你的陀螺仪的摆动次数和摆动频率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对客户行为的学习,人工智能将会在若干关键行为要素对用户的操作行为来进行可信的判断。未来的人工智能还有非常多应用的空间,从今天的智能客服到智能投顾,授信决策到风险监管,人工智能都可以辅助信息,帮助判断,甚至随着数据和算法的日益精进,人工智能系统会发生成判断的逻辑,当用户触犯规则以后就可以自动的匹配营销和风险管理。

  当然,未来数字银行智能化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可能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可能远远超过在座各位的想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需要在人类道德准绳被开发和利用,而最终实现的目标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人人受益,即通过提升金融的效率优化用户的体验,让普惠金融走向更多的平凡人,为用户提供高效、精准、便捷的金融。这个是一年多来新网银行在数字化银行中探索以及初步思考的部分,我觉得远远还没有到这个时期,但是未来已来,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很快能够到达我们都向往的彼岸。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