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居家养老”刚需,中国平安康养协同保险主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023-02-21 14:19 文章来自:中国经济周刊 收藏(0) 阅读(1732) 评论(0)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谢玮|北京报道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面对老龄化“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加快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显著。

在政策引导下,以保险机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将自身发展置身于国家大局之中,深度参与我国老龄事业,逐渐成为养老保障和医养服务的主力军。

然而,行业探索尚处起步阶段,多数险企对养老产业的切入点更多集中在打造自持养老社区。而针对更广大长尾客户所需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配套解决方案供给不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保障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而作为金融保险业“头雁”,中国平安在养老赛道上的探索之举格外引人瞩目。

继去年5月,平安发布康养品牌“臻颐年”、打造高端康养社区“颐年城”赢得市场广泛认可之后,今年9月23日,平安推出了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以期为客户提供“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专心”的一站式养老服务。

以“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居家养老、保险+健康管理”为三大抓手,平安所打造独具特色的康养生态体系,是实现“二次腾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有望成为公司利润的“第二增长极”。

满足多层次、多元化养老需求关键“拼图”

受传统文化影响,居家养老、共享天伦依然是我国老年人的最主流选择。目前,中国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约90%的老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养老。

然而,我国普遍存在“421”型的家庭结构,年轻夫妇普遍承受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在育儿的同时还需供养双方老人,这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显得力不从心。“养儿防老难养老,慈母思归儿难归”,巨大刚需之下,破题还需向社会和市场寻求答案。

相关部门持续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并不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近日,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说,“近年来,民政部为顺应广大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的愿望,不断推动养老服务的发展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

“65岁以上的老人从7%-14%翻倍,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9年,而我们中国仅用了22年。可以说我们是匆忙老去,社会和家庭的准备资源都是不足够的。” 平安集团联席CEO兼常务副总经理陈心颖认为,老龄人口更多、老龄化速度更快、养老金更少、家庭赡养更难等养老困境,需要汇聚全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共同解决。“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更好的服务,正是平安入局养老事业的初心所在。”陈心颖表示。

对此,平安拿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打造“保险+居家养老”,筛选、整合市场上优质养老服务和医疗健康资源,去粗存精,针对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主要场景,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居家养老解决方案。

9月23日,中国平安发布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

据介绍,平安人寿秉持“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专心”的核心价值主张,将通过“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10大服务场景”和“1套监督体系”,为长者提供高品质的养老解决方案。

“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包括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和医生管家。其中,智能管家以智能音箱为载体,通过平安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提供生活助手、智慧物联等功能;生活管家是线上真人管家,能够724小时响应长者需求,一站式对接各类服务;医生管家为全科医生,可提供全天候实时音视频问诊,定制健康管理方案。无论是生活中的小事、大事、急事,都可以放心交给管家协调解决。

此外,聚焦用户关注度最高的需求,平安还联合服务商精心打磨出整合适老化改造、1+X到家护理、特色体检、慢病管理、O2O文娱活动这五大精品服务。

“1套监督体系”方面,平安搭建出一套“五管十维”供应商监督体系,借由这套体系监督服务质量,帮助老人和子女监督服务过程,充分保障老人的各项权益。

平安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安管家”已经完成了8大场景、300余项服务的构建,覆盖全国30余个主要城市。同时,已有超过1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增值服务资格,超过3000名客户开启服务体验。从体验效果上看,不少客户给出了整体良好的评价,认为平安居家养老服务确实可以帮助客户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从“资金给付”到“实物给付”,构建养老服务 “软实力”

随着“百岁人生”成为常态,“长寿时代”的来临,对保险行业已经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普通民众的养老保障需求不仅仅是年老后生活费用的给付需求,还有身体机能衰退所需的长期护理和照顾需求。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如何构建养老服务“软实力”,从传统的“资金给付”转向基于“实物给付”的产品和服务,成为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但养老服务跨越数十年,长期服务考验险企战略定力、资金流动性和运营能力,高质量的能力建设尤为重要,是险企在养老赛道竞争的核心能力。

凭借持续深入的客户养老需求洞察,中国平安正持续打磨居家养老服务,将继续深化“保险+居家养老”融合,整合内外部资源,拓展服务城市覆盖,打造差异化竞争壁垒,满足客户对品质健康养老的需求。

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表示,“为了帮助长者实现在家养老的朴素心愿,过上有尊严、高质量的养老生活,平安正在探索这样一条路径:依托自身稳健的综合金融实力和线上、线下的医疗健康网络,同时整合专业化的市场力量,助力解决老年人的痛点,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体验、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保障,构筑理想的养老之家。”

这背后是长期的能力建设和经验积淀。中国平安依托近几年平安健康和高端医疗资源的储备,已经成为国内甚至全球健康、医疗领域实力最雄厚的集团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平安集团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包含了多达12个子成员单位,这些子成员单位中既有以平安人寿为代表的保险支付方,也有以平安健康、平安智慧医疗为代表的健康医疗服务提供方。

举例而言,以整合适老化改造服务为例,平安凭借强大的科技实力,自建智能守护平台,能够借助智能设备监测居家环境、行为意外、体征健康3个方面的29项风险,时刻关注长者的居家安全。全屋的智能守护相关设备都可以和远端的管家平台、智能管家互联互通,用户可以在智能音箱上查看设备状态。例如,用户在家中不慎跌倒,毫米波雷达可识别其体态异常,触发摔倒警报,此时后台系统会呼叫用户的紧急联系人,让家属第一时间知晓情况,同时也会告知管家,确保多方及时介入,为老人居家安全提供专业保障。

为更广大长尾客户提供居家养老一站式养老服务解决方案,满足千家万户的老人多层次、多元化的保障需求,有效提高了服务地域和人群覆盖面。

康养协同保险主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几乎所有险企都已经进入养老赛道,而同质化产品多,独具特色的供给少。同台竞技中,各家亟待展开差异化竞争,以获得更多的市场青睐。

平安正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其医疗健康、财富管理资源整合能力,能够从供给侧、支付端整合养老服务产业链,在繁荣养老生态的同时构筑竞争壁垒。

中国平安正持续深化“保险+高端康养、保险+居家养老、保险+健康管理”三大战略,整合内外部资源,拓展区域和人群覆盖,打造差异化竞争壁垒,以轻重资产并进的模式布局养老赛道。

这其中,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圈成为其最具竞争优势壁垒的“护城河”。

在2022年半年报中,平安首次在业绩报告中完整披露医疗健康生态布局及相关进展。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平安创新探索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实现健康险费收入超700亿元;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0.8万家;平安智慧医疗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超5.5万家医疗机构,赋能超142万名医生。

完整的生态体系与平安保险主业产生了巨大的战略协同效应。一方面,保险资金的长期投入,在养老金的支付端,打破行业壁垒,链接养老服务的提供方,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供给。另一方面,通过高质量的养老综合服务,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体,积累忠实客户,延长了保险服务的产品链,促进保险主业增长。

举例而言,平安保险的客户可以通过养老年金产品、长期护理险等产品匹配康养、入驻养老社区资格等权益,打通产品与服务。

数据显示,平安超2.25亿个人客户中超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9个,客均AUM达5.29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2.8倍。

独具特色的康养生态体系,对平安业务的协同作用“肉眼可见”。在中国平安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陈心颖透露,当前,享有医疗健康、居家养老、康养服务权益的客户贡献的NBEV(新保单内含价值)占比40%、贡献寿险新客户占比30%。

如数据所示,“保险+康养”已经成为中国平安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和寿险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支撑点。

正如陈心颖所言,靠单纯的财富保障和财富的增值业务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也需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未来5年到10年,平安会坚持做下去,推动综合金融和健康医疗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责编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