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宇:数据基础设施支撑金融科技创新
2020-11-24 11:25 文章来自:中国金融杂志 收藏(0) 阅读(5077) 评论(0)

作者康晓宇‘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中国区总裁’

文章《中国金融》2020年第22期

近年来,随着中国银行业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金融科技正成为银行竞争的利器,有望引领银行业高质量发展。虽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经济发展节奏,但我国数字经济也获得了加速发展机遇,各家金融机构也加快了科技研发的节奏,拓展了金融场景化应用的广度与深度,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生态的塑造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而金融科技创新离不开数据基础设施的底层支撑。数据基础设施是传统IT基础设施的延伸,它以数据为中心,让数据存得下、流得动、用得好,使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最大化。华为利用自身在数据存储、传输和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银行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金融科技生态百花齐放

我国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经历了金融业务电子化、金融渠道网络化阶段,目前已进入金融科技阶段,信息技术逐步由支撑业务发展转变为引领业务创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顶层设计者,积极运用前沿科技持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支撑金融体系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资源高效配置。近年来,人民银行除搭建统一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打造首个外汇期权中央对手清算系统及建成网联平台外,先后还成立了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金融科技公司,以期升级监管科技手段,推动金融科技深度应用,并促进构建金融科技国际竞争力。

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各商业银行都在寻找差异化定位,深耕特色服务,通过打造自身独特优势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随着用户消费场景、行为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纷纷加快了业务向线上转移的步伐。从市场发展脉络来看,越来越多的银行希望用数字技术解决金融服务中的难点和痛点,通过对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探索,让数字金融科技渗透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目前,已有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机构,各家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正在以市场化机制,依托总行资源,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积极构建新的金融科技生态。

尽管如此,我国银行业的科技投入占比仍然较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显示,2019年国内大中型上市银行平均科技投入占营收比例约为2%,平均科技人员占比约为4%。更为紧迫的是,银行业务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银行之间。受益于数字科技的发展及金融监管的创新,中国已涌现一大批全球排名靠前的金融科技公司,并在支付、消费金融、云服务等多领域取得领先优势。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在部分业务领域中优势明显,并已获得市场的认可。可以预见,借助5G、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金融科技生态将更加丰富。

从市场现状来看,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机构的合作仍以场景端为主。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现有客户数据量巨大,底层技术以内部开发为主,仅仅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部分场景、营销合作;部分股份制银行通常内部开发与外部合作并重,与金融科技机构开展全方面场景、营销合作;地方中小银行存量客户较少,且主要在当地开展业务,往往以寻求外部支持为主,聚焦本地场景和生态;而互联网银行则持开放合作态度,全方位聚焦线上场景。

数据基础设施夯实场景竞争根基

场景端的合作固然可以快速提升银行的获客能力、产品销售能力,但改善银行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更为重要,这背后需更多依赖数据基础设施。金融基础设施在金融市场运行中居于枢纽地位,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机构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提升,但部分领域仍相对落后。2020年3月5日,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指出,经过多年建设,我国逐步形成了为货币、证券、基金、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交易活动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体系,功能比较齐全,运行整体稳健;但随着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效率也面临一定挑战,在法制建设、管理统筹、规划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0年)》显示,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认识到现存的金融基础设施较难支撑未来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货币、虚拟银行、智能金融等创新金融模式,迫切需要新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来支撑,推动金融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国政策关注重点。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各国普遍关注的主要是支付清算系统、基础征信系统、账户体系和客户身份识别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数字化改造升级。

挖掘和释放金融数据要素潜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标志着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进入了新时代。银行数据体量大、敏感性高、场景多维,数据治理不仅面临着信任、安全、监管等多重要求,还要应对海量交易、高效数据处理和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挑战。此外,“信息孤岛”导致有“数据”不能用,数据质量不高导致有“数据”不好用,融合应用困难导致有“数据”不会用,治理体系缺失导致有“数据”不善用,这些都成为制约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因素。作为银行基础性战略资源,如何释放数据核心价值一直是困扰银行的难点。更为关键的是,银行如何选择一家安全、可靠的合作伙伴。


数据有效应用和价值实现的前提是构建一个数据完整价值链条,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智能,而数据基础设施的作用就是帮助千行百业的用户构建起“数据价值链”,释放数据价值。围绕数据的“采、存、算、管、用”,华为坚定不移地推进数据基础设施战略,并凭借领先的技术能力成为全球各行业数据存储与处理的优先选择。在金融领域,华为致力于帮助银行构建智能时代的创新数据基础设施,使银行的海量数据释放出更大的价值,为金融业务创新赋能。

围绕“新核心”,全闪存高可靠方案和“两地三中心”方案帮助银行构筑最稳定的核心平台。银行核心系统是银行最重要的业务生产系统,是其综合业务处理的关键核心,必须保持“持续稳定”,时刻保障金融业务“恒稳在线”。为了提供敏捷的线上服务,金融机构逐渐引入混合云、多云环境,这就要求存储系统可靠性的发展需要跳出过去相对封闭环境,以更广阔的视角匹配金融业务要求。华为OceanStor全闪存存储在NVMe全闪存的高性能基础上,创新性地通过盘控配合技术FlashLink,在帮助客户获得极致性能体验的同时,也保证了全闪存存储系统的寿命和数据可靠性。容灾建设则主要采取“两地三中心”的解决方案,通过“一键式”操作即可实现业务系统的高效恢复,保证核心业务稳定运行,实现“业务永远在线”。这两项解决方案在大量金融核心业务部署实践中均得到了有效验证,帮助银行构筑最稳定的核心平台,使之成为金融业务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压舱石。

围绕“新服务”,互联网金融存储资源池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加速业务创新。随着新兴金融科技的加速落地,金融服务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创新发展的方向。而这些创新服务应用强调快速与敏捷,业务开发上线的时间周期已经从原来的年、月级别下降到周级。互联网金融存储资源池解决方案提供针对数据库、虚拟化、大数据分析业务等不同场景的资源池,并通过标准化存储资源池架构,实现资源的快速发放,可以满足业务敏捷上线、持续快速迭代能力的需求,实现无处不在的线上金融服务。

围绕“新渠道”,智慧网点解决方案帮助银行网点实现智慧营销、智慧运营、智能安防,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目前我国银行业务离柜率已经超过90%,银行网点渠道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区别于线上渠道的发展路径,越来越多的传统网点准备改造升级为智慧网点。智慧网点解决方案以机器视觉、人工智能、企业智慧屏等创新技术为基础,创新性地采用“前端智能化”,将AI算法、前端智能架构等技术赋予到摄像机前端,让摄像机能够对视频数据做结构化或半结构化处理,快速甄别数据,得出结果,帮助银行网点提高客户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便捷的个性化服务。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华为通过联合全球5400多合作伙伴,已经服务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家金融机构客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解决方案,金融科技创新生态链日益丰富和完善。华为还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金融开放创新联盟”,旨在构建全行业、全场景解决方案,加速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全产业的智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