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机构布局东南亚第一步:新加坡为桥头堡 收购业务牌照
2017-07-26 13:50 文章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0) 阅读(1393) 评论(0)

近期,国内金融科技机构将业务触角,从国内伸到了东南亚国家。

近年,蚂蚁金服、新联在线、中国信贷科技等众多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收购当地机构等方式,抢占东南亚移动支付、在线理财、在线信贷投资等业务。

不过,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截然不同的市场环境与监管要求。如新加坡等国没有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牌照,仍按传统金融业务监管模式发放资本市场服务牌照,且新加坡等国尚未允许个人借记卡绑定移动支付账户;多数东南亚国家尚未允许P2P业务开展,在线借贷仅限企业之间。

“随着越来越多东南亚国家对互联网金融持开放态度,上述业务限制迟早会迎刃而解。”多位涉足东南亚市场的国内互金平台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多数机构的策略,是在东南亚各国推进移动支付业务,再逐步推广在线理财、信贷、投资等业务。

会计事务所安永发布最新的金融科技采纳指数(FinTech Adoption Index)指出,以新加坡为例,当地消费者最常使用的金融科技服务依次是转账与支付(38%)、储蓄与投资(17%)、保险(12%)、理财规划(4%)以及借贷(3%)。其中,新加坡消费者采纳金融科技的比率为23%,低于全球平均水准33。

收购当地机构布局东南亚

尽管东南亚国家的在线理财、网络信贷等属于蓝海市场,但各个国家市场环境差异巨大。以个人征信为例,马来西亚要求当地所有金融机构需将个人全部贷款信息上传至央行,包括借款人的信用卡数量、房产按揭贷款金额等;相比而言,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的个人征信制度发展相对缓慢,如新加坡并无强制性要求金融机构或企业上传个人所有征信信息,且银行间的个人借款数据尚未实现共享。

对此,一些国内金融科技机构考虑在马来西亚拓展P2P业务;对印尼、菲律宾等市场,则打算先普及移动支付应用获取用户消费数据,再敲定拓展P2P业务的经营策略。

而为了更快进入这片蓝海,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采取并购投资的方式。

中国信贷科技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耀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中国信贷科技在东南亚的业务布局,就是通过合作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比如通过收购越南AMIGO公司,涉足当地移动支付业务;近期通过投资新加坡公司Havenport,获取开展当地资产管理业务的资质;其旗下新加坡人寿近期获得人寿保险运营牌照后,开始尝试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互联网人寿保险业务。

在彭耀杰看来,选择并购投资方式,主要是解决人才瓶颈,减少文化磨合问题,有助于抢占市场先机。

在业内人士看来,收购还有另一层意图,就是解决业务牌照问题。比如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对移动支付业务执行牌照制,若中国金融科技平台在当地注册分支机构并申请牌照,耗时长且未必能拿到牌照。

“中国的金融科技平台完成收购后,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将国内金融科技技术进行输出,有效降低当地资金转账费用。”一位国内金融科技机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前东南亚国家资金转账手续费偏高,如新加坡转账手续费约3.4,菲律宾转账手续费高达5-6,对互联网理财、网络信贷等业务构成不小的成本压力。

监管环境松紧不一

相比东南亚各国市场环境的差异,国内金融科技机构面临的更大挑战,是东南亚各国金融监管的不同。

目前而言,新加坡对金融科技的扶持力度最高,引入了监管沙盒,即金融监管部门在限定的业务范围内,简化市场准入标准与门槛,在确保投资者权益的前提下,允许机构将各种金融科技创新业务迅速落地,随后监管部门根据这些业务的运营情况,决定是否推广。

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监管思路则相对保守。近期,马来西亚金融监管部门从20多家申请机构中,仅批复了5个P2P业务牌照,主要原因是,担心大部分机构缺乏完善的风控体系。印度尼西亚金融监管部门则干脆将第三方支付牌照授予当地电信运营商,旨在借助后者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解决金融科技产品的兑付问题。

针对东南亚各国截然不同的监管思路,国内金融科技机构一是针对当地监管相对成熟的业务(比如支付),通过收购当地支付机构获得牌照拓展市场;二是针对新型的金融科技业务创新,先到新加坡进行业务试点,待业务成熟再推广。

“在新加坡开展金融科技业务创新试点,有两项优势:一是新加坡的监管沙盒制度,给予国内机构相对宽松的环境进行业务创新;二是金融监管要求在东南亚各国相对严格,多数金融科技创新业务若能获得新加坡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可,在其他东南亚国家推广不大会遇到政策障碍。”彭耀杰指出。

为了扶持金融科技发展,近期新加坡金管局专门为智能投顾行业发展征求公众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新加坡金管局建议放宽智能投顾产业的准入条件,包括参照证券及期货法的基金经理型智能投顾机构,可以在不满足五年投资记录要求的情况下,向散户提供智能投资顾问服务,但这类业务局限于简单的产品多元化组合(挂牌基金和股票)。

因此,不少国内金融科技机构将新加坡视为布局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