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的政策,会怎样利好中国平安?
2024-01-24 16:28 文章来自:News快报 收藏(0) 阅读(2439) 评论(0)
摘要:既利当下,又惠长远。

  中国平安的36年,一直在解决大大小小的行业难题。

  平安的诞生,解决了蛇口工业区员工的保障问题;向综合金融的转变,解决了分业改革“向哪改”的问题;把科技、生态与金融融合在一起,让平安从此跳出金融企业的局限,开始和科技巨头这些终极对手比肩。

  平安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奠定了它“破题者”的标签,而在问题解决后,它的方案,又会成为业界创新的定义。

  现在,它需要面对的下一个关口是:如何破解中国式养老的难题。

  01,破解痛点,政企合力

  2024年1月15日,新年第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提出,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加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对老年人的医、食、住、行、文娱、购物等方面做了明确的指导,将养老产业再次推到焦点位置。

  这是中国首部“银发经济”政策,也是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

  首部政策,1号文件,这种来自政府层面的重视,其实揭示了一个现实: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目标的中国式养老,正成为民生焦点。

  从现实来看,为老年人提供可靠、可行的养老保障,帮助其安享晚年,又恰恰是一个存在诸多痛点的社会课题。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已步入深度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2月,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14.8%。

  这意味着,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而根据国家卫健委测算,到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2亿左右,占比超过30%。

  在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之下,中国式养老又存在一个特殊的国情:9073格局。

  所谓的“9073格局”,来自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即: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在这一格局下,养老的多重困境开始逐渐凸显。 在新年第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发展银发经济,成为了解决这一系列养老难题的总抓手。

  会议指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见》的发布,为银发经济下中国式养老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既需要有为政府的重视,也需要有效市场的努力。

  作为市场主体,这既是企业大有可为的机会,也是它需要解决的现实挑战——如何写好“银发经济”的大文章?从康养、医疗到金融、科技,作为世界级的综合金融企业,中国平安集团早已全面投身于中国式养老的实践之中,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张平安答卷。

  02,居家养老,平安补位

  作为平安的创始人,马明哲曾经专门撰文,强调平安初心:

  “中国平安前行的每一步,都是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每一次变革共振时代的脉搏,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平安作为出身险企的金融集团,与养老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然而,养老领域是一门真正的长期主义事业,不仅需要对市场需求有前瞻、有判断,更要通过过硬的综合实力,在养老产业里构建一套完整的生态体系。

  这是因为,在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养老在追求简单“生存”的同时,还包含着老有所医、老有所护、老有所乐、老有所享等多元化需求。

  在国办发布的《意见》中,涉及到4大方面26条内容,它的指向,正是养老事业在多场景、多层面、多元化需求上的体现。

  比如,《意见》中专门提到对居家助老服务的拓展措施。包括鼓励养老机构、家政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培育发展专业助老陪护机构,支持与养老机构共享资源,拓展陪护场景。鼓励零售服务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拓展助老服务功能,提供生活用品代购、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等服务。

  在《意见》中,优化老年健康服务,同样是政策的重要组成。它既包括加快建设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安宁疗护机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能力建设,鼓励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推动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也包括鼓励医疗机构通过日间康复、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将康复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支持开展老年康复评定、康复指导、康复随访等服务,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发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中医药服务,推动研发中医康复器具。

  在平安对医疗健康养老产业的布局中,结合强大医疗能力的居家养老,恰恰是平安着力投入的重点。

  在2021年的年报致辞中,马明哲特别提到:平安要着力打造行业领先的养老管家,通过“尊贵生活、尊享服务、尊严照护”,做到让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专心。

  针对我国“9073”的养老格局,平安顺应90%养老群体的需求,2021年3月正式成立居家养老项目组,同年10月启动深圳、南京服务试点。

  2022年3月,其居家养老模式完成了8大场景、200余项服务上线准备;同年9月,对外发布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

  到今天,平安的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完成了以“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10大服务场景和1套监督体系”的模式,满足老人“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等各方面的服务需求,724小时响应老人居家服务需求,覆盖全国50余个城市,累计超7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

  在这个过程中,平安整合了包括国内优质康复护理服务供应商、优质医疗资源、数字化技术、专家学者,以及各类相关协会、第三方组织等行业资源,牵头打造“护联体”模式,并希望通过该模式推动康护服务标准化的进程,最终使消费者从中受益。

  平安牵头的“护联体”,可以用“五个一”来概括,即一套科学的服务管理规范、一套完善的康复护理产品、一套专业的人员认证体系、一个优质的服务战略联盟、一套智能的康复护理系统。

  在这“五个一”中,平安联合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及多家国内大型服务提供商基于临床医学治疗指南、专家共识,共同打造《居家康复护理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规范了上门居家康复护理的服务流程,对神经、骨骼、心肺、疼痛等4大类康复护理服务提出具体要求。

  此外,为了帮助更多的消费者一站式获取护理服务,平安还推出了全场景康复护理解决方案——“平安无忧护”产品体系,打通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全链路;以及由46家产学研用及行业优质服务商形成的战略联盟体,让覆盖人群更广泛。

  对于平安在健康养老生态圈上的建设布局,平安管家仅仅是其中一角。这种布局,更多地取决于平安自身——能力的边界到哪里,平安的布局就到哪里。

  03,厚积薄发,平安破题

  为什么听起来简单的养老,需要医疗、科技、金融等如此多元的能力作为支撑?

  之所以会有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养老产业的复杂性。

  它不是简单的金融产品,业务流程复杂,更需要满足客户多重需求。如果仅是单一能力的保险企业,很难承载从保险产品开发与合作,到社区的拿地、规划设计、设备配置,再到服务人员招募、培训和管理的多项业务。

  在这背后,是主体企业在金融、地产开发、医疗健康、康复管理、照护与商业运营等多方面能力的支撑。而对于更大用户基数的居家养老,从高流量的线上平台,到智能守护体系的搭建,都需要运营者在互联网、算法、硬件上的能力积累。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单纯的地产企业、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的保险企业,都很难拥有如此高度复合,又具备深度的能力。

  比如在《意见》中,从第十五条到第十七条,都关系到一个共同的课题:银发经济需要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

  例如《意见》第十五条指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完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鼓励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老年用品和服务展示体验。

  而《意见》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则分别提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抗衰老产业。

  这显然已经不是传统单领域、单业务的企业的能力所能所及,但这却正是中国平安的优势所在。

  在大健康领域,中国平安构建了成熟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它与全国99%的百强医院形成了深度合作,签约了1.2万名全国最顶尖的三甲副主任及以上医生,还连接到美国前10的医院和超1/3全球前100的医院。基于此打造的“保险+健康管理”,涵盖了健康管理、亚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和疾病管理四个方面,可以实现一人一医、专档管理。

  而通过向科技的转型,平安成为了国内传统产业中,数字化积淀最深的企业,在平安多个产业的各项业务场景内,都可以看到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的灵活运用。一个关于中国平安的冷知识是:它在全球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领域的专利申请数均排名第一。

  伴随数字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广泛应用,医学图像处理、健康监测、智能问诊、康养养老已成为医疗健康行业的重要应用场景。中国平安在医疗健康行业各应用场景专利布局实力均非常突出,其在医学图像处理、康养养老和智能问诊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均位列第一,在健康监测领域位列第二。这表明中国平安在医疗健康各应用场景均拥有优异的团队和卓越的研发实力。从技术分布情况来看,人工智能是中国平安在医疗健康行业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的重要方向,专利申请比重为47.4%。

  这些各具深度的能力叠加在一起,构成了平安在行业内难以企及的能力护城河,使得平安的居家养老是集合了“金融+医疗+科技”之力,最终实现厚积薄发,成为其敢于“破题”的凭借。

  这也对应了《意见》中第八条政策方向——扩大银发经济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的关键,在于培育银发经济经济主体。

  而在《意见》中,还有一条政策方向,同样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那就是推动品牌化发展,培育银发经济领域龙头企业,支持连锁化、集团化发展。

  基于在养老领域的复合能力,平安在2021年推出了养老社区品牌的又一标杆——高品质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

  经过两年时间,平安臻颐年已经从战略规划阶段,进入了全面实质性落地的阶段,相继在深圳、广州、上海核心区位落子“颐年城”康养社区,并在新一线城市佛山推出“逸享城”康养社区,北京、杭州、苏州、武汉等地的康养社区也均处于推进中。

  与市面上常见的养老社区不同,“平安臻颐年”项目的选址不仅没有偏居一隅,反而聚焦于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它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城芯高品质康养社区”的空白,以城市核心便利丰盈的医疗、文化及商业资源,以及不远离子女亲朋的优势,让长者不离群索居,拥有高品质的颐年生活。

  这方面的政策指向,恰好对应了平安在臻颐年项目上的特色优势。

  依托于平安集团庞大的医疗健康服务资源,将全球领先的照护技术和医养资源带给中国老年人,以“专医、专科、专院、专案、专家、专区”医疗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全周期的健康保障。通过链接全球优质医疗资源,覆盖了国内超10000家医院,海外医疗机构超1000个。

  在这个基础上,臻颐年不仅做到自有诊所24小时响应,主任级别的专家在线,还可以与全球前十的顶尖医疗机构合作会诊。

  这种保障,并不只体现在医疗的专业性上。

  在照护方面,平安携手日本倍乐生知一恺迩联合搭建护理服务体系,匠心打造涵盖自理、半自理、专业照护、安宁疗护的全周期照护服务,并融合美式照护理念,让老年人享受到国内外一流水平的专业照料;在服务方面,携手荷兰国际管家学院,提供高品质管家服务,全天候支持老年人的多元生活需求。

  在餐饮方面,平安臻颐年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合作,为中国长者量身定制高品质餐饮体验,探索健康和延年益寿之道。

  平安臻颐年还与全球知名设计团队合作,打造独户转换,实现“永不搬离”的居所,并达到国际“WELL+LEED”双金级标准的健康绿色环境。

  平安的实践与能力,为中国养老事业带来了一个可能性:只有那些在保险、医疗、金融和数字化领域同时具备能力沉淀的企业,才有可能同时在高端康养和居家养老的赛道上,探索出可以最大化复制的养老模式。

  对于平安而言,《意见》的发布,既是对平安多年深耕养老事业、发力方向的肯定,也是对其现有业务方向的一系列巨大利好。

  比如《意见》特别指出,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布局,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平安而言,产业集群布局的规划,构成了巨大的产业机会——这几个局域,都是中国一二线城市的集中地区,也都是平安的核心市场。

  而作为配套,《意见》的第二十二条,还提出了对于养老社区用地用房保障的政策指引。要求各地在编制供地计划时,需要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和银发经济产业用地需求。显然,对于正在各地拓展康养社区的平安而言,这同样构成了利好。

  对于身为金融企业的平安而言,最大的利好,当属《意见》中第十八条中,关于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的明确政策指向: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工作,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

  凭借集团对医疗险、健康险的长期经营经验,平安养老险在国内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的南通,经过六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以“机构照护、居家服务、照护补助、辅具支持、预防管控”五位一体的长护险保障体系。

  从第一批城市试点的探索建设,到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升级完善,如今平安养老险已打造出了长护险的“平安样板”,在各地逐步破解“机构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力护”的困局。

  截至2023年2月初,平安养老险长护险业务覆盖江苏、河南、福建等14个省和自治区,包括18个国家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保障覆盖2848.07万人。

  在针对养老金融的产品端,平安还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细分险种的选择。

  平安陆续推出的系列养老年金产品,可为客户养老阶段提供现金流,确定的养老金给付,为老人享受高品质的康养、居家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针对老年阶段的护理需要,平安人寿还推出长期护理保险,兼顾轻度与重度护理状态下的保障,帮助客户实现"老有所护"。

  2024年,平安人寿发布了"御享、盛世、智盈、如意"四大产品系列,每个系列都包含重疾、意外、医疗、寿险、储备和养老六类保险产品,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帮助客户,特别是老年群体,应对人生中会遇到的疾病、养老等风险及子女教育、传承等资产配置问题。

  这意味着,平安生态圈之间,将继续发生一系列相互促进的化学反应,实现医疗和康养协同反哺金融主业的正向循环。

  医疗养老的价值量远高于其他个人业务是业内共识,而高净值老年客群,对集团寿险、理财、财富传承、平安银行私行、信托等业务,同样能形成强大助力。

  截至2023年9月末,在平安近2.30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而在集团新增客户中,有30%来自医疗养老生态圈。在客户价值提升方面,医疗养老生态圈客均合同3.42个,为不使用客户的1.6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客均AUM达到5.61万元,为不使用客户的3.4倍。

  医疗健康与保险相融合,从简单的售卖寿险产品,让客户获得保险保障,到享受平安医疗生态服务,再到向高价值产品进阶,以医疗健康生态+综合金融作为战略目标,绝不仅仅是一项服务的简单叠加,更是平安迈向价值创造新维度的跃升。

  对于金融业的使命,马明哲曾经做过这样的表述: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金融工作只有承载人民的盼望、回应人民的嘱托才能血脉畅通,企业只有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方能生生不息。”

  显然,在中国式养老这个“既利当下,又惠长远”的课题上,平安正在实践自己的使命。

  (来源:News快报)